商朝名相伊尹放皇帝于桐宫三年 终成明君野史趣闻
伊尹,姓伊,名挚,商汤初年的右相,也被称为伊尹,尹是右相的意思,是著名政治家,同时也是中原菜系的创始人,可以说是中华厨祖了。
伊尹奴隶出身,父亲是擅长烹饪的奴隶厨师,也正是如此,伊挚对美食也很有研究,并创造了中原菜系的雏形,母亲是一名养蚕的奴隶。虽然出身不好,但是伊挚却十分聪颖,勤学上进,通晓尧舜之道。是以他虽然只是一名奴隶,但是却是有莘氏的师仆,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奴隶主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伊挚是中国第一个见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
伊挚由于深知英明君主的治国之道而远近闻名。求贤若渴的商汤多次带着玉、帛、马、皮等礼物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他,有莘王当然不会放弃这样一个优秀的奴隶,白白的送给商汤,商汤为了得到伊挚便娶了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于是伊挚以奴隶陪嫁的身份来到了汤王身边。
到了商汤,商汤视伊挚为老师,和他学习治国之道,商汤听从了他的建议,效法尧舜以仁德治天下,为救万民而阀夏,终定都于西亳,结束了夏朝的统治。
商汤死后,商朝的接任者外丙和仲壬接连去世,短时间内连丧三王,民心不稳,伊尹便寄希望于现任君主太甲身上,但是太甲继位之初,一味享乐,暴政百姓,全然忘了商汤以德治天下的大政方针,伊尹百般劝阻都无成效,为了教育太甲,伊尹将太甲放之于成汤墓葬之地桐宫,他本人与诸大臣代为执政,史称共和执政。
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成汤的功业,深刻反省,学习伊尹《伊训》、《肆命》、《徂后》的训词,逐渐认识了自己的过错,悔过反善。伊尹看到太甲已经改过,便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并将王权交给他,自己仍继续当太甲的辅佐。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继承成汤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现。商朝的政治又出现了清明的局面。太甲终成有为之君,被其后代尊称为“大宗”。
伊尹辅佐商朝数位君王,既为帝师,又代帝王管理国家,可谓是功高盖世,伊尹死后,商王沃丁以天子礼葬之。
也有一种说法当年伊尹流放太甲实为夺权,这是一场商朝内部权力的争夺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作者:社会一百姓(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