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岳飞必须死?野史趣闻

2018-09-15 12:00:26

岳飞进言

大约就在1137年,有一天,岳飞与皇帝赵构谈话。君臣二人十分投机。可能是谈得兴起,岳飞突然相当莽撞地提出,希望皇帝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此言一出,谈话的气氛立即急转直下。

赵构呵斥道:“你虽然出于忠心,但是,手握重兵在外,这种事情不是你所应当干预的。”岳飞的脸色当时就变了,十分尴尬。

岳飞触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讳: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位继承感兴趣。我们知道,皇权继承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绝对核心的敏感问题,人们历来特别容易把这个问题和那些手握重权、重兵的文臣武将们的政治野心联系起来。

谁知,后来,岳飞在一封密奏中,又一次谈到这个问题,希望皇帝尽快确定过继皇子的继承名分。这就表明他并不是谈得高兴一时口滑所致。

事实上,这件事情确实是岳飞的一块心病。1127年,中国遭遇了“靖康之耻”后,金国人扣住宋徽宗、宋钦宗不放,有着相当重要的政治原因。赵构称帝以后,金人就曾经考虑将宋徽宗放回去,用以削弱赵构的影响。

后来一直存在着一种可能,就是金人以武力扶植一个宋钦宗嫡系的傀儡皇帝,这位傀儡皇帝具有赵宋帝国先天的大宗正统地位,将使南宋政权相当难堪、被动,甚至对其存在的合法性都可能形成挑战。

当时,部分地为了对抗这种可能,赵构从太祖赵匡胤一系挑选了两位皇室子孙,过继到自己名下,但还没有确定究竟由哪一位继承皇位。岳飞的提议,从抗金斗争的现实出发,显然是好意。但是,这种好意是否能被皇帝愉快地接受,却大成疑问。

陷入险恶旋涡

岳飞的做法,显然在政治上是不可取的。这位天才的军事统帅,富有军事上的洞察力,在政治上却表现出了十足的幼稚。

事实上,当皇帝想要岳飞死时,岳飞到底是不是想要谋反之类的争论就已经变得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岳飞必须死。诚如宰相秦桧所说,这些罪名是否成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乃上意也”——这是皇帝的意思。

在秦桧们提供给皇帝的岳飞罪证里,有几条相当骇人听闻。

其一,他们告诉皇帝,淮西战败之后,岳飞曾经当众骂道:国家了不得了,皇帝又不修德。这句话,今天听不出什么了不得的意思,然而,放在当时,已经足可以让一个人家破人亡了。

其二,朱仙镇班师之后,岳飞和他的主要助手张宪,曾经当着不少人的面,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岳飞问张宪:天下事该怎么办?

张宪回答说:就看您想怎么办。

其三,据说,岳飞曾经说,自己与太祖赵匡胤都是三十岁就当上了节度使。

当时,这样三句话连起来,的确可以要了岳飞的命了。

1141年,即绍兴十一年十月,岳飞被正式逮捕入狱。岳飞拒绝自救。他说:“上苍有眼,就不会陷忠臣于不义。否则,能往哪里逃呢?”

宋太祖赵匡胤曾经立过一个誓约,禁止杀大臣和上书言事的人。因此,那时流放到岭南炎荒之地,已经算是最重的惩罚了。没想到,一件“莫须有”的罪名,竟然愣是被秦桧及其属下们问成了“大逆不道”之罪。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皇帝批准赐岳飞死,并将判徒刑两年的岳云,亲手改判为处死。

史书记载说,判决公布后,“天下冤之”,众多士民为之泪下。

据说,行刑当日,1141年,即宋高宗绍兴十一年,阴历大年除夕,杭州城凄风苦雨,整日不绝。

本文作者:小年读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