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易之的口,赵文瑄的嘴野史趣闻
张易之恐怕是知名度最高的“面首”,不仅在唐朝时名声赫赫,在今天,因为史书记载,哦不,主要是各种题材影视剧的渲染,也是广为人知。
《旧唐书》说张易之:“白皙美姿容”,导致后世千百代面首有一种错觉,以为只要长的美、床技过硬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当时武皇已经七十来岁,还能夜夜尽享床第之欢么?张易之靠的是“善音律歌词”的特长,吹拉弹唱,吟诗作赋,花言巧语,样样精通。没有这些内涵,只有一身蛮技,不要说皇帝,就是普通人一年半载也腻了。
除了床上、地下、乐器中的这些“口活”,张易之还发明了吃活烤鸭鹅的“口活”。他任控鹤监内供奉时,在铁笼子中间放上许多燃着的炭火,火旁边放一个铜盆,盆里盛着拌好调料的五味汁。将活的鹅鸭放进铁笼中,鸭鹅受到炭火烘烤,热得只好绕着炭火疾走很快便焦渴,即饮铜盆内的汤汁,而汤汁也已被烤热。这样,鹅鸭内外受热,不一会就毛落肉熟。
北京烤鸭的起源有五种说法,张易之版为其一。
为讨得君王之欢心,献媚者往往不用其极。在专制体系里,君若为暴君,臣将为暴暴臣。
吃瓜群众公认,扮演过张易之的当属台湾演员赵文瑄为最佳。他在2000年拍摄的《大明宫词》分饰张易之和薛绍二角,英俊风流,游刃有余,因此成为经典。
赵蜀黍走上演艺之路,靠的也是一张嘴。当年李安拍完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推手》(父亲三部曲第一部)后,为找不到合适的演员拍第二部而苦恼,看到了当时还在做空勤的赵文瑄自荐录像,笑了一个星期,说“这个人根本不会演戏”,但赵长的帅而且英语“口活”流利,于是选了他。
1993年《喜宴》一炮而红,奠定了李安导演的国际影响。1994赵文瑄又参演了李安父亲三部曲最后一部《饮食男女》(另文专讲这部电影),虽然是配角,但在李安成名作“父亲三部曲”中,用了三次的演员是郎雄,用了两次的是老演员归亚蕾和小鲜肉赵文瑄。一个新人,能被李安认可,靠的还是善待自己的天赋和机遇。
赵文瑄没有受过表演专业训练,但从此演艺事业顺风顺水,英俊的面孔和文艺气质仿佛台湾的“张国荣”。大叔那个时代台湾影视剧咆哮表演盛行,但赵大叔一直是“静静的大叔”。
这些年来关于赵文瑄是同性恋的传言始终没有停过,无从考证,也不必考证。有时候演员入戏太深,分不清角色和生活的真假也不奇怪。
张易之权倾一时,最终落得身首异处,能流传下来不过是骂名和传说中的烤鸭始祖。赵文瑄从喜宴、饮食男女、大明宫词这些代表作,再到近年的美食剧作品《孤独的美食家》中访遍台湾美食,还因为在微博的言论引起过风波,但大叔始终那么淡定,大半辈子依然十足文艺范儿,该吃就吃、该说就说。
“惟有饮者留其名”,人生悠悠,无论是谁,这张嘴才是永恒。
图片均来自阿田手绘
如需转载,请联系iFun食堂
·END·
如果你是一个食客,欢迎给我们投稿
如果你是一家餐厅,自信可以挑战我们的味蕾
也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及投稿方式,关注公众号,点击菜单栏即可获取
本文作者:廿四视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