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赐给南澳振威将军的“圣旨匾”,难得一见!野史趣闻

2018-09-06 23:00:24

南澳岛深澳镇有一座古建筑“振威第”,残旧的屋顶悬挂着一块据称是清朝咸丰皇帝御赐的“钦命广东提督军门”匾,当地人俗称“圣旨匾”。那么,咸丰帝的“圣旨匾”为何会挂于一座破落的建筑物里面?

据介绍,这块木匾,高90厘米,宽60厘米,是清咸丰皇帝赐予在虎门殉职的提督洪名香的。据有关文献记载,洪名香(约1807至1873)乳名水,号商山,南澳深澳人,出身寒微。幼时曾读了几年私塾,品学兼优;年青时应征从军,勇略过人,不久因剿贼有功,洪名香被提拔为千总;道光十二年(1832)又立军功升任南少镇海门营中军守备。

最具传奇色彩的是,洪名香曾率军水战海贼,大捷。当洪名香将海贼俘虏献给广东巡抚徐广进后,徐巡抚对他大为赏识,留宿款待,逐日升官,七天便官至提督,传下了“七天连升七级”的佳话。洪名香晋升后,屡屡克敌制胜,威名大振,曾得皇帝“振威将军”封号。咸丰年间,洪名香殉职于虎门。

当时,县城深澳有一个习俗,就是官员在任时病死的不能回原籍安葬。据洪志坚讲述,洪名香殉职的消息经各级呈报给朝廷后,由于洪名香在任时战功卓著,为官清廉,对其家乡习俗也耳有所闻的咸丰帝便赐了这块“圣旨匾”。

这面“圣旨匾”作用可谓大矣:一是作为通行证之用,立于洪名香灵柩前,并由护送人员先行送入原籍,使尸体得以顺利回乡安葬;二是赐匾时也赐安葬费,使为官多年存无余银的洪名香得以办妥善后事宜。

洪名香的后人洪志坚说,有130多个年头的“圣旨匾”,文革期间藏于猪舍内才得以幸存。

洪名香故居

洪名香故居在南澳县深澳镇,今仍存有他所出资兴建的二座宅院:军门第、振威第(深澳人俗称“顶洪下洪”),历经1918年大地震而幸存。

振威第,这是在道光十五年( 1835)他被赐“振威将军”之后所建,故取名“振威第”(此门匾石刻今仍完好)。振威第位于深澳武帝庙下的武庙路,坐南向北,“四点金”建筑格式。总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分三进及两厢。

军门第,这是在道光二十九年( 1849),即洪名香正式授为广东水师提督之后所建第二座宅院,故取名“军门第“。它位于振威第的西南300多米之处,也是坐南向北,是 “驷马拖车”建筑格式。总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也分三进及两厢。

上述两座宅院建筑材料,不是常用的木石结构,而皆用木柱加贝灰。如此结构,竟使两座宅院,避过1918年2月13日(正川初三)7. 25级地震的大劫!当日南澳大地震,一天数次,深澳尤甚.庙宇庐舍倒塌十之八九,死者2000余人,伤者3000余人。洪名香这两座宅院周围的房子数十间,倒塌无余,惟存这两宅,并且至今不用修建。

本文作者:汕头热点(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