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慈禧太后为什么不当皇帝呢野史趣闻

慈禧出生于1835年11月29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并称圣母皇太后。夺取政权。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慈禧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禧太后去世。

我们说到“垂帘听政”这四个字就一定会想到清朝的慈禧太后,并且对这个历史人物有着深深的痛恨。我们常常说要不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中华民族也许不会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血与火的蹂躏。
那么小编不解的是,依慈禧的野心她完全可以自己当皇帝,为什么要垂帘听政呢?至于为什么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当然要和群臣相见,可是从前的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皇后主内治。在临朝听政时,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
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行宫终于一命呜呼。临终前遗诏立他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为顾命八大臣,赞管一切政务。由于载淳尚在年幼,因此,围绕着由谁来掌权的问题,八大臣与太后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11月1日两太后回到北京,第二天就将载垣、肃顺、端华三人革职,不久就将他们处死,其余五大臣或革职或充军。三天后,载淳正式登基,改年号为“同治”。慈禧太后见条件已经具备,就正式宣布“垂帘听政”。

光绪时期,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爱新觉罗·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崩,卒年45岁,官方说法为脑溢血,民间野史认为是慈禧所害。
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由光绪帝亲政,慈禧又训政了数年。在训政结束后,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
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开始变法,对于变法,慈禧希望强国,但又担心光绪会借变法脱离她的控制,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随后把军权,用人权都抓在自己手中。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大行皇帝无嗣,经她命,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在中国的古代,社会等级之间的隔绝是非常严重的,这种秩序非常严格。从汉朝起,历史中的三纲五常就将女性狠狠地压在了社会的下层。女性的社会地位在宋代之后又一次的下落,在它之后便形成了一系列严格的封建礼教系统。于是,在清朝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一种极端错误的认识在社会中极为流行。因此,这种轻视女子的社会风气便成为了慈禧太后登基称帝的最大舆论和心理障碍。
其次,中国古代历史上只有一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则天,武则天是怎样坐稳皇帝的宝座的呢?她继位后,大肆屠杀李氏家族,重用他娘家人武氏外戚,从而稳定了朝政。咱们再看看慈禧,纵观慈禧统治中国的这几十年,慈禧依靠的是哪些人?她主要依靠的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成员和汉族官僚,如果她自立为皇帝,那么她就会众叛亲离,所有人都会倒向她的对立面。所以说她只有不是傻子,就一定不会像武则天称帝的。
到了清代后期,我国五千年来逐渐完善的中央集权专制在这时达到了最高点,这一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强化,然而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却也减慢了中国近代进步的步伐。那时候已经不再拥有世界强国的中国是封建落后的。西方列国的势力对我国的干扰越来越大,不仅如此,国内各地人民反抗清廷的斗争也越来越多。满族人的统治在这个新旧交迭的时代显得格外微弱。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果慈禧自立为皇帝,必然引起争斗,进而影响到列强的利益,故西方列强也不会支持慈禧称帝。

在这种黑暗压抑、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之下,当时掌权的慈禧太后对手下频频发生的农民起义,搞的是身心俱疲,自然也没有什么心思去登基称帝。而且,在这之后不久就发生的鸦片战争,它在封锁国门之后首次打开了已经很长时间不曾开放过的大门。随后,一张接着一张的不平等的条约接连签订,西方国家的疯狂压榨和掠夺,这接二连三的变故让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应对不及。除此之外,封建帝制和中国长久存在的落后的社会制度在全世界迈步向文明的浪潮中显得尤为扎眼,这种不符合当时时代潮流的落后的历史势必会被时代淘汰,被人民推翻。也正因为这样空前绝后的社会背景,慈禧太后称帝不会再有人买账了。

还剩下一点的原因,但却不能不提。就是在前文中我们所说的,和慈禧太后一同幕后执政的还有一位太后——慈安。
两个人一起掌握朝政,虽然看起来两人其利断金,但是在权力争夺之中,两个人之间的制约自然不会少。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太后慈安为了自己的安危,还有只挂了个皇帝名的光绪,这两位核心人物为了压制慈禧也是不可能让她戴上皇冠,当皇帝的。
回想当时人民的食不果腹,与我们如今的衣食无忧,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是否更该去珍惜呢?慈禧只是那历史长河中逝去的一颗流星,而我们现在也正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虽不求光辉灿烂,但只求问心无愧。
本文作者:小糸说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