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孟姜女:与秦始皇相隔数百年 哭的是中国最早长城野史趣闻

2018-08-30 19:00:33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流传久远的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孟姜女的形象也成为忠贞、执着的象征。但世上的长城只有被推倒,没有被哭倒的。孟姜女的故事是在一个原型的基础上,凝聚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意愿和寄托后形成的。记者在孟姜女原型的故乡—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一带采访发现,历史上真实的孟姜女其实不姓孟、秦始皇也不可能会见过孟姜女,而孟姜女所哭的是世界上最早的长城,但却并非秦始皇下令修建的。

同其他三组传说不同,孟姜女的故事可以在中国的正史中找到蛛丝马迹。早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记载:齐侯攻伐莒国,大将杞梁战死,「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原型「杞梁妻」 故乡春秋齐国杞梁又名杞殖。杞梁之妻义正词严地谴责齐侯在城外吊唁杞梁,不合礼节。

汉代刘向编著的《列女传》增添了「哭城」的情节。至此,后世孟姜女传说中的一些要素都出现了:孟姜女丈夫范喜良是「杞梁」的谐音以及孟姜女「哭城」等情节。而「孟姜」这个名字却是直到唐朝时才出现的。关于「孟姜女」这个名字,有学者就认为她应该姓姜而不姓孟。长期从事齐国文化研究的中国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周雁翔(见图)对记者说,姜姓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姓。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过许多姜姓女子,比如齐僖公的大女儿,人称「宣姜」;齐僖公的小女儿叫「文姜」。后来,文姜的儿子鲁庄公又娶了齐襄公的女儿,叫「哀姜」。

而据《左传》所记载,作为齐国大将的杞梁,很有可能娶的就是姜姓的贵族女子。至于「孟」则是指该女子在家中的排行为老大,因为古人惯在姓氏前冠以「孟(伯)、仲、叔、季」来区分其在兄弟姐妹中的位次,春秋战国时期尤为多见。而「孟姜女」这个称谓,按照现代汉语应该是「姜姓人家大女儿」的意思,并非是一个姓名。长城重压百姓 艺术手法发泄周雁翔认为,长城是孟姜女传说的最核心因素。历史上,孟姜女传说的几次大范围传播和演绎,都和修筑长城有关。

目前流传最广的孟姜女传说版本是明清时代形成的,而明代正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次大修长城,劳动人们把现实中因长城带来的苦难同「秦始皇」这个暴君的代表联系在一起,使得孟姜女同秦始皇「穿越」时空会面了。周雁翔说,按照《左传》的记载,秦始皇同孟姜女的原型「杞梁妻」相隔数百年,是决无可能产生瓜葛的。而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修筑长城正是发生在「杞梁妻」的故乡—春秋时期的齐国。

据考证,齐长城是人类历史上修建最早的长城。学术界关于齐长城的修筑年代看法不一,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齐长城大规模修筑在春秋中期。具体时间可能在晋齐平阴之战后的齐顷公至齐庄公时期。周雁翔说,同秦长城一样,齐长城的修建也是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因为修长城,人民的负担加重,苦难在无法直接反抗的情况下,就通过艺术来曲折发泄。

据调查,在齐长城蜿蜒通过的600多公里地区,都有孟姜女的传说的分布传播。且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生态发生着不同程度的结合。所以有一派学者就认为,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在起源之时,所哭的应为「齐长城」,在秦始皇统一后,随着齐地居民的迁徙而传播到各地,尤其是秦始皇修筑长城,人民苦难的加深将这一故事的传播力大大放大,最终形成了全国性的传说。

本文作者:太常寺卿(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