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薄云天:岳飞与赣州野史趣闻

一
岳飞是带着皇上的密旨来到赣州的。这个皇上是宋高宗,仅仅是他的伯母隆佑太后在赣州受了一点儿惊吓,他就痛下杀令,要岳飞屠城并杀光全城百姓,可谓心狠手辣。这一年,岳飞刚被调离抗金前线,血气方刚,义愤满腔,可皇帝有诏,也不得不领兵南下。
数一数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肯定首屈一指。这不仅有《说岳全传》,不仅有杭州岳王庙,还不仅有背负着"莫须有"(意思是可能有)的罪名被杀的天下第一奇冤,单他写的《满江红》词,在他生前就声震环宇了。
这词,无疑是古代全部文学作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动人心魂的一篇大作。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首词谱的歌曲沉郁雄壮,鼓动了多少将士洒血疆场。直到今天,这首激励世代中华儿女爱国热情的作品,在宾馆、酒家、办公场所等等地方随处可见,足见其蕴藏着巨大的感染力量。我们来再读一遍吧!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北宋沦陷,对于岳飞来说,是国亡。两个皇帝被虏,对于岳飞来说,是家破。他大书"还我河山"四字,誓与国家共存亡。他吃过"胡虏肉"吗?吃过。在南京初年的泰州之战中,金国20万大军来攻。这时的岳飞拥有的是一支孤弱无援的军队,他依然下令护送淮南各州数十万百姓撤至江南。金军穷追不舍,友军不予驰援,岳家军粮道断绝。为保证老百姓的安全,岳飞率领的断后部队饥肠辘辘。他当即下达了一道命令"刲(音亏,割的意思)尸继廪(音林,粮食的意思)",即割死去的金兵的肉吃,终于保护百姓到达安全的地方。
本来,岳家军势不可挡。近15年的抗金生涯里,岳飞在1126年收复了南京,在1134年收复了6郡,在1136年收复了伊、洛、商、虢等州,在1140年收复郑州和洛阳,又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军,并浩浩荡荡地进军朱仙镇。然而,害怕二帝回来的高宗却为岳飞的胜利慌了,立刻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飞班师,再后又为议和,在秦桧等人的策划下杀害了岳飞。
"撼山易,憾岳家军难。"金人的感叹,宋高宗却亲自把这个感叹变成了现实,确是亲者痛 、仇者快呀。一代英雄饮恨沃土,致使南宋朝廷再也无法实现收复领土的梦想,而且还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
这且不论。岳飞饥餐胡虏肉,一为热爱祖国,二为保护人民。那么,他又岂肯滥杀无辜的赣州百姓。因此,岳飞当年到达赣州后,很快和赣州百姓融洽在一起。他发现赣州民风纯朴,百姓诚实有德,便连续3次上书皇帝,请求撤回密旨。高宗见岳飞言辞恳切,加上隆佑太后一行从王母渡逃离后并无大碍,便答应了岳飞的请求。
赣州城现存的岳飞庙,就是百姓对岳飞义举的永久纪念。岳飞对赣州人民的爱,义薄云天。
二
今天的各类书籍中,岳飞的名字后面跟着许多堪称伟大的称号,赞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他的一生,自然是战斗的一生。围绕岳飞,有许多壮丽的传说,如岳母"精忠报国"的刺字,金人"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的先决条件,等等,无不彰显岳飞的巍巍人格。他每战必胜,却败于自己的皇帝,难怪他在班师途中仰天长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禝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他还把战斗精神不断写进诗词里,如《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廖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青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写得更早的词,虽然没有"怒发冲冠"词的名气,依然写得荡气回肠。在岳飞的记忆里,故国首都景象十分繁华,可说是亭台楼阁,花团锦簇,珠翠苼曲,升平歌舞。如今被金兵占领后,铁蹄践踏,风尘恶劣,山河惨痛,一片零落。岳飞通过失国前后的对比描写,直言思之切,想之痛,念之悲,望之恨。所以,在众多将士牺牲、众多百姓死难的紧要关头,岳飞决心亲率劲旅,直渡黄河,肃清敌人,恢复疆土。他多么渴望得胜归来,能像神仙一样,骑着黄鹤重游汉阳啊。
据有关文献介绍,岳飞一生只写了18首诗词。然而,他笔力的雄健、情怀的激烈,在宋词里不同凡响,独树一帜。他32岁即持节封候(武昌郡开国候),一直念念不忘北伐大业。岳飞那里想到,已经做了皇帝的赵抅并不想徽、钦二帝回来呢?这样,他短暂的一生,只能是一出天大的悲剧了。
三
对大宋而言,岳飞是一个纯粹的爱国者。同时,他又非常热爱广大的民众。他的岳家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兵不犯令,民不厌兵。每到一地,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岳飞甚至还制定一条十分苛刻的令律:凡是擅取民麻一缕,或者芦筏一件的军人,一律腰斩,并责打其主将100军掍。
不论在抗金战场,还是在赣州剿匪战场,岳家军始终执行严格的纪律。
岳飞力主保护赣州百姓后,皇上又让他迅速剿灭赣州及其周边的农民武装。要岳飞来做这件事,皇帝是应了赣、闵、粤三路统帅的点将请求。因为只有精税的岳家军,才能取得消灭农民武装的胜利。
是时,赣州及周边地区的农民武装,有几百支队伍,10余万人。他们频繁与官军作战,气势非常凶猛。岳飞派人劝降,农民武装坚决不从。但他们哪是岳家军的对手,仅仅两个多月,岳飞即大获全胜。

赣州和周边地区的战火熄灭后,岳飞领军北返,精神十分抖擞,还在新干县的伏魔寺内题写了一首诗:
雄气堂堂贯斗牛,
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迎车驾,
不问登坛万户候。
全诗直抒胸臆,还是要收复失地,还是要雪耻靖康,还是要迎归二帝。岳飞堂堂正正的昭示,他爱国爱民,决不是贪图功名,其高风亮节,世代可鉴。
岳飞蒙冤20年后的1162年,宋孝宗终于为他平了反,还追谥他为武穆,再后又追谥忠武,封他为鄂王,使岳飞的英名在大宋本朝得到匡正。然而,这一切皆为时已晚,南宋再也没有崛起和岳飞比肩的英雄了。
再过了30年,陆游闻听北宋沦陷区的父老乡亲,见到宋朝使者忍不住流泪的事后,愤然写下这样一首诗:《夜读范至能〈揽辔录〉》。
公卿有党排宗泽,
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
亦逢汉节解沾衣。
这范至能是范成大,他曾岀使金国,亲眼目睹了百姓向宋朝使节痛哭和跪拜的场面,百姓们朝思暮想回归自己的国家呀。可是,宗泽不在了,岳飞不在了,另一名将韩世忠也不在了,百姓们只能当亡国奴了。
今天,岳飞蒙难过去了850年。我想,英雄的名字在赣州人民之中不断响起时,一定会把大家的爱国主义火焰烧得更旺。

本文作者:赣州微视野(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