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正常死亡吗?“烛影斧声”又是怎么回事?野史趣闻

2018-08-23 15:32:20
  • 传说在杜太后临终之际,召赵普入宫记录遗命。杜太后问宋太祖赵匡胤怎么得的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泽,太后却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怎么能得天下?你应该吸取教训,他日帝位先传光义,光义再传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社稷之幸。”太祖眼泪汪汪的受训,杜太后便让赵普把遗命写成誓书,藏在金匮里面。

  • 这便是历史有名的“金匮之盟”,由于年代久远,“金匮之盟”的真实性已经很难考证了,但太祖传位光义也不是没有可能。

自始皇帝开始,便开始“父传子,家天下”的传承原则,而更早时期的“禅让”由于历史书籍记载模糊,已经不能准确考证,但总的来说,父子相承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原则性问题。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赵光义即位,史称宋太宗。但太宗是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而且在赵匡胤驾崩的那天晚上,有人“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并听见“柱斧戳地”之声。由此留下“烛影斧声”的悬案,便有了赵光义弑兄夺帝位的说法。

对此,历史上争论不休,民间更是传言赵匡胤是赵光义所杀。史载,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召次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但皇后的亲信王继恩被赵光义收买,得到消息后便与亲信程玄德在晋王府谋划,随后赵光义马上进宫,直闯太祖赵匡胤的寝宫。王继恩回宫以后,宋皇后便问:“德芳来了?”王继恩却答道:“晋王来了。”宋皇后心中有数,便以皇帝之谓“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说:“共富贵,勿忧也!”随后便是“烛光斧影”的事件。

不过正史中对这段经过却是语焉不详,因此成为历史疑案。《宋史•太祖本纪》上只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

司马光曾在《涑水记闻》里极力为宋太宗辩解,认为太祖死的时候,赵光义并不在寝殿,不可能“弑兄”。但现代学术界里都认为宋太祖死的蹊跷,“斧声烛影”有可能激情杀人。也有传闻说赵光义调戏了太祖的宠姬花蕊夫人,被太祖呵斥,因此下了毒手。总之,在《宋史•太祖本纪》中语焉不详的一句话,确实留给我们太多疑惑,只能去猜测。

资料来源于《中国文化1000问》。

本文作者:大夏遗孤(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