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对空舰对空迟早变成历史遗物,西方导弹集团已着手中国不能落下野史趣闻

2018-08-15 06:30:24

如果你还在为新型空对空导弹、舰对空导弹问世欢呼雀跃,那说明你仍然没有意识到时代正在抛弃这种传统制导武器,将其变成历史遗物。从飞行器上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歼击机的主要武器之一,也用作歼击轰炸机、强击机、直升机的空战武器。此外,从理论上讲也可以作为加油机、预警机等军用飞机的自卫武器。空空导弹由制导装置、战斗部、引信、动力装置、弹体与弹翼等组成。它与机载火力控制、发射装置和测试设备等构成空空导弹武器系统。航空导弹是从舰艇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舰艇主要防空武器。它与舰艇上的指挥控制、探测跟踪、水平稳定、发射系统等构成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空空导弹与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相比,具有反应快、机动性能好、尺寸小、重量轻、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与航空机关炮相较,具有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的优点。它与机载火控系统、发射装置和检查测量设备构成空空导弹武器系统。

航空导弹按其射程分为远程舰空导弹、中程舰空导弹、近程舰空导弹;按射高分为高空舰空导弹、中空舰空导弹、低空舰空导弹;按作战使用分为舰艇编队防空导弹(如美国的标准Ⅱ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和单舰艇防空导弹(如英国的海狼舰空导弹武器系统)。舰空导弹的最大射程达100余千米,最大射高20余千米,飞行速度为数倍音速。其动力装置多为固体火箭发动机,也有用冲压喷气发动机的。制导方式一般采用遥控制导或寻的制导,有的采用复合制导。战斗部多采用普通装药,由近炸或触发组合式引信起爆。而经过了一系列全天候的测试,欧洲导弹集团德国分部即将发布一款全新的可部署的激光武器系统,激光武器,是用高能的激光对远距离的目标进行精确射击或用于防御导弹等的武器,分为战术激光武器(THEL)与战略激光武器。具有快速、灵活、精确和抗电磁干扰等优异性能,在光电对抗、防空和战略防御中可发挥独特作用。激光武器的缺点是不能全天候作战,受限于大雾、大雪、大雨,且激光发射系统属精密光学系统,也受大气影响严重,如大气对能量的吸收、大气扰动引起的能量衰减、热晕效应、湍流以及光束抖动引起的衰减等。

鉴于激光武器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美、俄、以色列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巨额资金,制定了宏大计划,组织了庞大的科技队伍,开发激光武器。至90年代初,仅美国政府对激光武器的研究投资就达90亿美元。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英国的军舰或陆上已有实验性战术激光武器装备,美、法、德等国也作了大量试验。战略激光武器研究费用高,技术难度大,其前景还有待观察。激光武器的效费比是比较高的。在防空武器方面,当前主体是导弹,激光武器与之相比消耗费用要便宜得多。例如,一枚“爱国者”导弹要60-70万美元,一枚短程“毒刺”式导弹要2万美元,而激光发射一次仅需数千美元,今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激光发射一次的费用可降至数百美元。激光武器系统试验中,当4架无人机以480公里时速飞过美国加州圣尼古拉斯群岛上空的海军武器和训练基地时,位于3.2公里之外的美军战舰上的“密集阵”雷达系统开始工作。它利用电光追踪和无线电传感器探测到无人机的距离和方位等信息,并将其传输给激光武器系统。后者随即发射32千瓦的激光能量束,数秒之内就将无人飞机烧毁。

这些旨在测试激光武器系统对空中目标的反应能力,而下一步将用激光来摧毁反舰导弹,舰对空导弹似乎已经成为历史。因为驱逐舰这样的近万吨平台,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激光武器所需要的电力,在打击精度上,激光无疑比导弹要好用。就职于欧洲导弹集团德国分部的未来系统的销售工程师Markus Martinstetter博士透露,这套系统在测试中成功地追踪了所有的测试目标——哪怕有时候气象条件不佳,比如在暴风雨中。这说明激光武器在海面恶劣环境中是可以使用的,大洋中似乎没有什么雾霾,因此激光武器可以大展身手。激光击毁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穿孔,二是层裂。所谓穿孔,就是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使靶材表面急剧熔化,进而汽化蒸发,汽化物质向外喷射,反冲力形成冲击波,在靶材上穿一个孔。所谓层裂,就是靶材表面吸收激光能量后,原子被电离,形成等离体“云”。“云”向外膨胀喷射形成应力波向深处传播。应力波的反射造成靶材被拉断,形成“层裂”破坏。除此以外,等离子体“云”还能辐射紫外线或X光,破坏目标结构和电子元件。中国相关的激光武器测试也应该进入状态,不能落下,一旦欧洲舰载激光武器普及,上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本文作者:安翔军聊(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