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朝管理皇帝嫔妃私生活的五大部门,不叫敬事房野史趣闻

2018-08-14 15:30:26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皇帝临幸后妃完全凭借的是自己的喜好,其实不然,这只是清朝的规矩,唐朝实行的是后妃轮岗侍寝制,皇帝的81妃嫔每个月都会被临幸一遍。

这是啥样的一个制度呢?我们接着来看。

唐朝的大明宫是明清两朝紫禁城的三倍,这地方大了,里面的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别的朝代都是后宫佳丽三千,可唐朝皇帝的后宫人数则是达到了惊人的数万。为了管理一支如此庞大的女人队伍,唐朝皇帝实行了品级制,与官员的管理模式异曲同工,共八级。皇后贵为国母,和皇帝是同一级别的,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无需划入这品级制度中。

剩下的妃嫔则等级如下:

正一品为夫人,包括: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类;

正二品为九嫔,包括: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正三品为婕妤,正四品为美人,正五品为才人,这三个等级人数均为9人,合在一起统称27世妇;

正六品为宝林,正七品为御女,正八品为彩女,这三个品级的人数均为27人,合称81御妻。

如此多的妃嫔,伺候服侍她们的人自然也不少,比如数量庞大的随侍女官,宫女,针黹(zhǐ)妇,杂役等等,再加上负责后宫炊事用度的宫女,可以说比一个宰相府的人还要多得多。另外还有一些工作是宫女们所不能胜任的,所以就出现了一些由太监充当劳力的服务机构,比如: 宫闱局、掖庭局、奚宫局、内仆局、内宫局。

这宫闱局是整个皇宫中权力最大,工作最忙的部门,事无巨细,啥都要操心,有点儿类似现如今的秘书处。 掖庭局则主要负责掌握后宫人员的簿籍工作。奚宫局负责管理后宫人员的疾病以及死亡事项。内仆局有点意思,主要负责宫中蜡烛的点亮和熄灭工作。内宫局则负责管理后宫的财务开支,负责库房管理和出纳。

除这五大管理机构之外,皇帝还设置了内侍省,共有内侍4人,内常侍6人,内谒者,监事6人,内给事8人,谒者12人,典引18人,寺伯2人及寺人2人。他们主要负责培训和考核太监,保证向后妃们提供超一流的服务。

比如武则天当皇帝时,就曾命令设立“控鹤府”,册封张易之为控鹤监、张昌宗为秘书监。这个“控鹤府”,其实就是武则天私生活的公开管理机构。

那这个轮岗是怎么轮的呢?很简单,由于妃嫔们伺候皇帝的时间主要是在晚上,所以就是按照月亮的阴晴圆缺来安排的。每个月的前15天月亮越来越圆,而后15天则渐渐变缺,所以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御妻一直轮到最高的皇后,而十六到月底前则反过来,由地位高的轮到低的。

这其中皇后的运气最好,可以在十五、十六与皇帝生活两个夜晚。而且,皇帝和后妃的私生活都是由前文提到的那五大管理部门具体操办的。

在之后的宋明元清等朝代,由于皇帝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没人能控制他们的日常行为,这种侍寝轮岗制也就逐渐被取消了。尤其是在清朝,皇帝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敬事房太监端上来的盘子里随意翻牌,如果是他看不上的女人,那这一辈子都等不到见面的那天。

所以终有清一朝,不知道有多少女子在宫中守了一辈子活寡。

本文作者:古历小军(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