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对司马昭的评价是怎样的历史文献
2018-08-07 18:00:12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那么司马昭是个怎样的人?历史上对司马昭的评价是怎样的
说起司马昭读过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其是人怎样的人了,司马昭是个野心家,他聪明隐忍,司马昭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抗蜀,多有战功。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 公元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封晋公。咸熙元年三月丁丑加为晋王。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时年五十四岁。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三国后期,魏国的大权逐步被司马氏掌握。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继任大将军的官职,独专国政。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又继任大将军,朝廷大权仍然掌握在司马氏的手里。
公元265年(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死后葬在崇阳陵,数月后司马昭被谥为文王。他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西晋建立后他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氏没有使汉族差点灭种,恰恰相反,司马昭招抚的少数民族比汉族人口还多,他执行的政策当时并没有造成民族内战,是民族团结的政策。大量少数民族自觉自愿地改汉族姓氏,《晋书》中有很多记载,司马氏执行的政策挽救了东汉末年汉族仅存五百万几乎灭种的危机,晋朝统一时人口增加到1600万,汉族人口增加了三倍。他的儿子晋武帝继续执行了增加人口的政策,太康年间户口依然是增加的,太康盛世中,数年间,户口就增加了上百万。
司马昭尽管在历史上背负了权臣的名声,但是在客观实际中,司马昭的所作所为还是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他是三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
说起司马昭读过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其是人怎样的人了,司马昭是个野心家,他聪明隐忍,司马昭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抗蜀,多有战功。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 公元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封晋公。咸熙元年三月丁丑加为晋王。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时年五十四岁。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三国后期,魏国的大权逐步被司马氏掌握。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继任大将军的官职,独专国政。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又继任大将军,朝廷大权仍然掌握在司马氏的手里。
公元265年(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死后葬在崇阳陵,数月后司马昭被谥为文王。他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西晋建立后他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氏没有使汉族差点灭种,恰恰相反,司马昭招抚的少数民族比汉族人口还多,他执行的政策当时并没有造成民族内战,是民族团结的政策。大量少数民族自觉自愿地改汉族姓氏,《晋书》中有很多记载,司马氏执行的政策挽救了东汉末年汉族仅存五百万几乎灭种的危机,晋朝统一时人口增加到1600万,汉族人口增加了三倍。他的儿子晋武帝继续执行了增加人口的政策,太康年间户口依然是增加的,太康盛世中,数年间,户口就增加了上百万。
司马昭尽管在历史上背负了权臣的名声,但是在客观实际中,司马昭的所作所为还是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他是三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
本文作者: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