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也爱纸上谈兵 隆中对其实并没有那么牛历史秘闻

2018-06-22 20:30:27

  说起三国里的诸葛亮,很多人都会想到他手执羽毛扇、神机妙算的样子,诸葛亮自三国之后便成为了国民智慧者,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和尊敬。但是,事实往往不是我们所看到和料想的那样,诸葛亮其实也爱纸上谈兵,他所提出来的“隆中对”也没有那么牛。那么,为什么说诸葛亮爱纸上谈兵?“隆中对”真的没有那么牛吗?我们先来看看隆中对的策略吧。

  “隆中对”的战略内容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以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并认为"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便有望兴复汉室。从这些计划中可看出,诸葛亮是想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联吴抗魏。等到蜀国羽翼丰满时机成熟后,再两路同时发兵,统一天下。

  “隆中对”提出的形势背景

  可以说“隆中对”是诸葛亮旁观三国混战十年来取得的成果,诸葛亮虽然远离战场,但对于战场上的拉锯征战还是非常关心的,于是琢磨了十年才写出这短短的数言。虽然诸葛亮心里打着小算盘,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天下的形势在这十年里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时,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在中原混战中,几乎是按兵不动,并未参与争夺天下;张鲁占据汉中,不思进取;公孙度占据辽东、马腾占据凉州,远离中原。公孙瓒占据幽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曹操占据兖州,袁术占据扬州,张绣占据南阳,吕布占据徐州,孙策占据江东。

隆中对

  中原混战之后,北方渐渐形成了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孙权也稳定了江东。刘备要想争夺天下,必须要有自己的地盘。荆州和益州虽逢战乱但仍保持相对的稳定,经济比较发达,而荆州则是军事要地,并且这两个地方都没有被曹操和孙权占领。最主要的是,守着荆州和益州的刘表和刘璋都是酒囊饭袋,刘备容易干得过他们。

  “隆中对”的实施

  诸葛亮给刘备画了这个大饼后,刘备就欢天喜地的去实施了。可是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此时刘备的局面极其恶劣。一方面,曹操积极备战,准备南下。另一方面,刘表及其手下大将都不信任刘备,要怎么去拿荆州和益州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事情。但诸葛亮总归还是有一点办法的,他先是让刘备把刘琦拉拢过来,狐假虎威,一方面可以吸收刘琦的兵力,包括训练精良的水军,壮大自己。另一方面,可以以刘琦为旗帜,平定荆州的领土。曹军压境的时候,诸葛亮就跑到吴营去唆使孙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通过了赤壁之战,刘备从无钱财、无军队、无土地的“三无”人士变成了富甲一方的“土豪”。赤壁之战后,刘备迅速占领了武陵,零陵,长沙和桂阳四郡,算计孙权,获得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不久后更是分兵入蜀,到夺取益州、汉中,建立自己强大的政权,其实力增长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隆中对战略图

  “隆中对“战略的失败

  虽然,刘备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真的摆脱了贫穷并发家致富了,但”隆中对”并没有实施成功。其实,当时的荆州已经被瓜分了。当时的曹操占据樊城,使得中原腹地有了屏障,而孙权又得到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势力深入荆州。

  "隆中对"战略是以荆州为根据地,联吴抗魏,希望的是夺取荆州,向北威胁、牵制曹操,向东制约、压服孙权。荆州已为魏、蜀、吴共有。结果北方受到曹操的威胁,荆州又多了孙权这样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维护自身在荆州的利益,又要和孙权真诚合作的抗击曹操,这种尴尬是"隆中对"战略所没有预料到的。也就是说,"隆中对"战略的全取荆州计划,已经失败了。

  但此时的刘备和诸葛亮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也没有修改自己的战略。然而战略本身的矛盾造成了蜀汉领导人的无所适从,也造成了最后的失败。

  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才修改这个战略,一方面放弃了对荆州的争夺,修复与孙权的同盟,另一方面,全力经营益州,巩固南方,并且将陇西作为北伐的突破口。但这些仍然补救不了“隆中对”的失败。现在你知道“隆中对“其实没有这么牛了吧?智慧之神诸葛亮也是爱纸上谈兵的。

  以上就是对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的有关介绍,本内容源自中国历史网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作者:历史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