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工作餐的那些事历史秘闻
众所周知,传统的工作餐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之时,国家免费给予的餐食。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餐的标准也在日益变化。可是你知道吗?工作餐其实并不是在现代才衍生的,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工作餐的先例。那么,唐朝的标准工作餐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围观一下吧。

工作餐的由来
唐明皇李隆基在刚登基之时便沿用李唐家族的传统:励精图治、重用贤臣、耐心听取群臣的建议。所以在李隆基在位前期,唐朝成为周边国家中最为富庶的国家,百姓安居乐业,李唐王朝继贞观之治后再次进入了又一盛世——开元盛世。
这个时期的李隆基任用贤能,并格外优待重臣,为了拉拢朝廷重臣的心,他甚至为这些官员提供了免费的“工作餐”,开启了工作餐的先河。据《大唐新语》记载:“(唐玄宗)上曰:‘苏頲可除中书侍郎,仍令移入政事院,便供政事食。’ …… 有政事食,自頲始也 "。苏頲当时深受唐玄宗李隆基的宠信,他每天办完政务后,
唐玄宗都给他提供餐食。此后,唐朝便开始了宰相重臣们每天办完公事后在政事堂吃“工作餐”的惯例。
工作餐的最高标准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经济水平及国力都呈江河日下之势,经过暴乱的唐朝百废待兴,几乎无人可用。唐代宗继位后非常倚重宰相王缙、元载,并继用唐玄宗的做法,给他们提供丰盛的“工作餐”。据说,唐代宗赐予王缙、元载的“工作餐”都是皇家御膳房烹送的,那规格标准都是比照王公贵族定制的。不仅饭菜丰盛精致,量也是特别的大,可以供十个人享用。这是唐朝时期最高标准的“工作餐”了。这样的惯例一直延至唐代宗后期,因国库吃紧,朝臣提议废除开销巨大的宰相“工作餐”规制。皇帝也深感“工作餐”给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于是批准撤销 了“工作餐 ”的供应。

工作餐的文化
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工作餐”并非只是宰相才有特权享用,唐朝御史台也有 " 公堂会食 " 这一惯例。每个官员在办公处吃 " 工作餐 " 时,都有自己固定的席位。" 公堂会食,侍御史设榻于南,而主簿在北,两院分为东西,故侍御史又被称为‘南榻’。"官员在办事处吃“工作餐”时,因座位而衍生出官号别称,这也成了唐朝文化里的一大特色。
唐朝重臣在一起吃“工作餐”不仅体现出深为皇帝重用,更是一个突显自己文化和地位的机会。按唐朝惯例,朝臣在一起吃“工作餐”时,边吃边沟通是件常事。唐德宗时期,宰相杨炎因嫌弃宰相卢杞的长相丑陋及没有文化而不愿与他一同吃“工作餐”和讨论政事。宰相卢杞很记仇且又得皇帝宠信,遂设计害死了杨炎。

唐朝创记录的 " 工作餐 "
唐朝的 " 工作餐 " 曾创下过历史记录。据《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时期为了加强地方的吏治,稳固政权,唐玄宗从中央各衙门选拔了一批有能力声望的官员,如尚书左丞杨承令、大理卿源广裕等十一人,前往地方任职。为了安抚这些钦派大臣的心,在他们去上任时,朝廷特地在洛水岸边的驿站安排了一次 " 工作餐 " 为他们送行。这次的“工作餐”在唐史中做了详细的记载。参加这次送行的都是朝廷重臣,人数众多。皇帝 " 赐以御膳 ",盛唐皇家的大餐美味。而且,在吃 " 工作餐 " 时一边有皇家歌舞乐队演奏助兴,一边有宫廷歌妓载歌载舞,笙歌燕舞,场面极其壮观。在用餐过程中,皇帝李隆基给上任官员们写的十韵诗,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如此荣宠规格的餐宴使这次洛水之滨的 " 工作餐 " 名留史册。
而唐代宗时期,为了表示对平叛功臣郭子仪的礼遇,更是大肆铺张招待其吃“工作餐”。据记载,这个 " 工作餐 " 招待费用 " 一会之费至十万缗 "。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年)二月,中兴功臣郭子仪入朝觐见。为表示对平定叛乱勋臣的礼遇,唐代宗从国库拨钱 " 命元载、王缙、鱼朝恩等互置酒于其第 " 轮流请郭子仪吃饭。据说这个 " 工作餐 " 招待费用 " 一会之费至十万缗 "。
最悲催的工作餐
在唐朝的历史上,吃最昂贵和最悲催的“工作餐”的就是段确了,他吃着吃着却把自己给吃掉了。唐朝末年有个叫朱粲的土匪,四处劫掠,给朝廷带来很大的隐患。为此,朝廷派官员段确带着赏赐去慰问、招安他,并以朝廷“工作餐”的规格招待他。席间,段确喝多了之后趁着酒劲戏侮朱粲,问其是否如畜类吃人肉,后两人发生了矛盾,朱粲气得将段确及其随从几十个人 " 悉烹之 ",分给自己部下吃进肚子里去了。段确因为这次吃“工作餐”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以上就是对唐朝“工作餐”的有关介绍,如想了解更多详情,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
本文作者: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