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傅作义为何叛变 傅作义叛变的原因分析历史秘闻

2018-06-16 22:00:18

  稍微了解解放战争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三大解放战役,最后一战也就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之战的历史是因为傅作义临时叛变投降我军使得蒋介石战局失利,但是亲们可知傅作义为何要临时投降我军吗?傅作义是在什么原因下作出如此决定的?现在,小编将带着大家一起回到那个战局,看看平津战役中傅作义叛变的原因吧。

  傅作义,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新中国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傅作义曾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而在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又被命任为华北“剿总”司令。在解放战争中的平津战役中,也就是1949年1月,傅作义突然叛变了蒋介石,促成北京和平解放。

  而说到傅作义的叛变,那原因可就多了。早在“七五”惨案的时候傅作义就不满蒋介石的独裁,其次又在辽沈战役中这个不满继续加深。以下是傅作义叛变的原因分析。

  首先,傅作义在“七五”惨案中对蒋介石不满

  1948年7月5日,流亡北京的数千名东北学生群集东交民巷,抗议市参议会通过的“征招全部东北(流亡)学生当兵”议案。

  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北平警备总司令陈继承令军警当局武力镇压,酿成了“七五”惨案,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陈继承与傅作义素有矛盾。事件发生后,傅一面派人处理善后,一面致电南京政府行政院请求“处分”和“引咎辞职”,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撤换了陈继承和市政府其他几个中统、军统特务骨干。

  这场斗争,反映了傅作义对蒋介石军事独裁统治的明显不满,表明他开始考虑是否继续追随蒋介石集团。

  其次,从辽沈战役中傅作义分析叛变

  9月,辽沈战役开始,10月锦州被围,东北形势急转直下。蒋介石飞到北平,要傅作义又急速出兵援锦,并要他将军官家属移送福州,援锦不成,即率师南下,加强徐海,确保江淮。而此时济南已解放,蒋军南北陆路联络被完全截断,东北战场败局已定。

  辽沈战役:傅作义不听蒋介石指挥

  傅作义审时度势,情知出兵援锦无异白白断送自己的实力,南下则更加受控于蒋,便以资浅能鲜,只有蒋以统帅地位亲自指挥才能奏效为由,拒绝援锦。表明傅作义在行动上已不完全听从蒋介石的指挥了。

  11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方向迅速移向华北战场。11月4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最高军事会议,蒋介石为诱使傅作义南撤,许以东南行政长官职务。傅作义为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被蒋介石吃掉,则提出“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东南是偏安”,表示要坚守平津,确保海口。

  回到北平,他错误估计东北野战军至少需要三个月以后才能入关作战,便采取了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将其所辖四个兵团,12个军约55万人,收缩在以平津为中心,东起北宁线的唐山,西至平绥线的张家口长达千里的铁路线上,成一字长蛇阵,并把北平、张家口、津沽划为三个防区,构筑碉堡群和城防工事。

  而中共中央根据傅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和我党有过的合作关系,以及他与蒋介石的矛盾,认为他走和平道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考虑到傅当时所表示的和平愿望仅仅是与共产党在华北建立地方联合政府,并不交出军队,这在当时情势下是不切实际的。

  同时即便是起义,他也难以对付占华北“剿总”三分之二的蒋介石嫡系部队。认为和谈的时机和条件尚未成熟。因此中共中央军委确定以就地解决国民党军队为原则来解决平津问题的总方针。

  彭泽湘信件促使傅作义同意考量和谈

  1948年11月,中共早期党员、曾任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前身)中央常委、组织委员会书记的彭泽湘,受民革主席李济深委托,专程从香港再赴北平,对傅作义展开工作,希望争取傅起义,脱离反动政府,和平交出北平政权。

  当彭泽湘带着李济深给傅作义的信到北京后,首先找到当年从事军运时结识的山西籍老友、曾任杨虎城西安绥署办公厅主任的续式甫,由续介绍认识了傅作义的老朋友侯少白,请侯从中说项。

  侯少白同傅谈了以后,告诉彭泽湘,说北平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属于傅系的只有四个师,其余都是蒋系的部队,军统和中统特务无孔不入,傅作义认为在当时环境下不能同彭面谈,也不便接受李济深的信,但委托侯少白作他和彭的联络人,双方意见由侯传达。经过几次间接交换意见后,傅作义表示愿意考虑彭所提出的问题。

  再次,傅作义起义,蒋傅分裂

  据称,傅起义大致已定,目前考虑为起义时间、对付华北蒋军及我党联系等问题。现符定一已到石门,明后日即可见面,我们拟利用机会稳定傅作义不走,以便迅速解决中央军。”

  更让中央军委料想不到的是,彭泽湘写来的两封信,竟导致了解放战争进程的改变。毛泽东断然作出东北主力迅速入关的决定,指示林罗刘:“望你们立即令各纵队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21日或22日,全军或至少八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不使敌人逃跑,并争取使中央军不战投降(此种可能很大)。”“望你们在发出出发命令后先行出发,到冀东指挥”。


傅作义起义

  并要求 “先以四个纵队夜行晓宿秘密入关,执行隔断平津的任务。” 东北野战军主力于11月下旬秘密入关,11月29日,华北野战军杨成武兵团迅速包围张家口。傅作义为保住西撒的通道,令35军三个师增援张家口。12 月上旬,傅发觉东北野战军入关,急调天津附近的八个师到北平附近布防。令35军从张家口突围回防北平。35军突围后,即被华北野战军包围在新保安。

  至此,傅部西撒道路被完全切断。 北平城里表面的风平浪静掩盖着水下的激流奔涌。彭泽湘抓紧将中共中央赞成和谈的信息迅速转告傅作义,并进一步通过傅的长女、地下共产党员傅冬菊等做傅的工作。不久,傅即派出他的正式代表崔载之携电台赴解放区与中共有关方面谈判。

  1948年12月22日,傅作义被列入战犯名单的新闻发布后,傅颇感失望,贸然决定乘机离开北平,并命令他的和谈代表崔载之返平,中断与中共方面的谈判。彭泽湘闻知此情,立即去找侯少白,请侯向傅详陈得失,劝其绝不可走。彭还找到傅作义的老师、挚友刘厚同,请刘力劝傅不可采取这种下策。

  很快,中共地下党联系人向彭泽湘、张东荪传达了中共有关方面的意见,说战犯名单虽有傅,但和平起义后自不成问题;希望傅能与中共合作,勿萌退意。彭、张向傅转达了中共方面意见后,傅较前平静了许多,特派出他的民事处少将处长周北峰作为他的正式代表,并请彭泽湘、张东荪陪同,再次与中共方面进行谈判。 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华北野战军包围张家口、新保安后,采取“围而不打”;东北野战军主力迅即切断津塘、平津间国民党军的联系,形成“隔而不围”的战略态势。

  傅作义顺应人心,走和平起义道路

  当12月21日完成对平、津、塘的战略包围后,22日攻克新保安,35军两个师被全歼,军长郭景云自杀。24日,105军孙兰峰部五万余人在张家口以北地区被歼。这使傅作义受到很大震动,不仅使他在华北创独立局面的幻想彻底破灭,也使他过强的自信心受到冲击。25日,中共中央以权威人士的名义发表声明,把傅列入43名战犯之一。

  此举对提高傅在蒋介石方面的地位,防止蒋介石及其特务机关采取谋害行动,掩护他走和平道路都是有利的。但傅一时未能理解,又增加了一些抵触情绪,陷入苦苦思索之中。 此时,中共北平地下党城工部加紧了做傅作义的争取工作,并把傅冬菊派到傅的身边,随时注意和关心他的思想变化;同时发动进步人士开展了和平解放北平运动。

  一时之间,社会名流纷纷力促傅作义顺应人心,走和平起义道路。前北平市长何思源为奔走和平,其女儿遭到特务的谋害,也毫不退缩。就是追随傅作义多年的将领如“总部”政工处长王克俊、经济处长冀朝鼎、联络处长李腾龙、军医处长杜敬之以及傅的高级政治顾问刘厚同等,都力劝傅作义早作决断,走和平解放北平的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和各方面的推动下,傅作义终于下定决心,排除各种阻力,克复重重障碍,准备迈出和平起义的关键一步。自北平被围后,蒋介石派军令部长徐永昌赴北平要傅率部分两路南撤,一路自海路由新港撤青岛,一路由陆路经河北到青岛。傅作义以实际形势已不能作到为由拒绝。

  之后,蒋估计傅可能已与中共方面和谈,又接连派郑介民(国防部次长、军统头目)和蒋纬国到平活动,蒋介石交蒋纬国带给傅的亲笔信中,还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为词,表示对傅格外倚重,要他率部突围。傅均以“坚守北平”加以回绝。与此同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也窜到北平,表示如傅撤退,美海军可在沿海进行援助。傅以中国人的事中国人办得了予以驳回。

  以上所有的这些,都表明了傅作义已决心与蒋介石集团决裂,但在接受起义条件上,仍然有所保留。

  12月28日,傅作义派专机到包头将邓宝珊接到北平。邓是傅十分信赖的朋友,又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着友谊。邓宝珊到平后,二人频繁地进行交谈。此时傅派出少将处长周北峰、民盟成员张东荪与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再次谈判,并草签了“会谈纪要”。傅对是否接受正有所犹豫时,经与邓宝珊推心置腹的交谈,消除了思想上的疑虑,毅然决定派邓宝珊作为他的全权代表,再次出城谈判。

  1949年1月14日,邓宝珊由周北峰陪同,在通县马各庄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招待所与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正式会谈,原拟谈判内容包括平、津、塘、绥四地实行和平解放。是日,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已下对天津总攻令,当晚天津解放。中共中央指示绥远问题留待以后解决。

  为此,双方就北平和平解放问题达成了协议。 蒋介石见华北大势已去,于17日致电傅作义,提出从18日起派飞机到北平接运其嫡系部队少校以上军官及某些武器,要傅协助。傅作义一面复电“遵照办理”,一面报告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要求届时炮击天坛临时机场,阻止蒋机着陆。

  次日,蒋机果然飞临北平上空,在解放军炮火轰击下无法着陆,蒋介石妄图最后收罗一点走卒的打算破灭。 21日,傅作义召集华北“剿总”高级将领会议,宣布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守军接受和平改编,并颁布《关于全部守城部队开出城外听候改编的通告》。22日,傅作义正式宣布《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公告。

  同日,北平城内的20余万国民党军移出城外,开至指定地点听候改编。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正式的入城仪式,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以上是小编就傅作义为何叛变蒋介石一事所做出的相关解释,如您还想要了解更多与平津战役或者是与傅作义相关等事迹,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

本文作者:历史网
阅读延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