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辛酉政变的幕后阴谋(上)野史趣闻

2018-11-07 23:04:50

1861年11月,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在北京发动政变,一举解决了受咸丰遗诏辅佐新帝的八个辅政大臣,从此开始了她对中国长达47年的统治。这一年是辛酉年,因此政变被称为“辛酉政变”。

才能输给孝心,老四战胜鬼子六

诱发“辛酉政变”的种子,早在道光朝就已经埋下了。道光皇帝一共生有九子,而他认为能够继承大统的只有两个人,四子奕、六子奕。

奕稳重老成、忠厚温良,做事未免优柔寡断、婆婆妈妈了点,不过却是宽仁之主的坯子;奕天分极高、文武全才、锋芒毕露,但这种绝顶聪明的人很容易让人觉得不稳当。

道光是个比较看重孝心的皇帝,因此,他最终把皇位传给了奕。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他对奕极为偏爱和不舍。道光立太子的圣旨是这么写的:“皇六子奕封为亲王;皇四子奕立为皇太子。”给人感觉这是封奕为亲王的上谕,只是捎带说了一下立奕为太子的事,如此不合规矩又怪异的行文,无非是想强化奕在诸皇子中特殊的地位,可见道光对他特别喜爱。

1850年正月,道光病死,奕即位,是为咸丰帝。而奕,也许只是输在了父亲的一念之间。

为母亲争名分,两兄弟失和

咸丰即位以后,遵从了父亲的遗言,封奕为恭亲王,其他几个弟弟为郡王,彰显了奕超出诸弟的特殊性。咸丰初登大位,对奕颇为重用,奕身兼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等重要职务。

咸丰自小由奕的生母静妃抚养长大。在奕看来,咸丰理所应当封母亲为皇太后,可是咸丰就是不愿意。后来奕想尽办法为母亲争得了皇太后的名分。这引起咸丰的极度不满,他先是减损静妃葬礼的规格,并撤掉奕身上的军机大臣等要职,兄弟二人就此失和。

伴随着皇族近支亲王奕逐渐远离权力中心的步伐,另外一支由远支皇室为核心的势力却渐渐崛起。这个集团资历最老的两个人是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前者是满清八个“铁帽子”王之一、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的后代,后者是康熙十三子胤祥的五世孙,都是世袭的亲王,显赫无比。此二人在道光朝晚期就步入朝廷重臣的行列,道光驾崩时都受遗诏顾命,但政治才能却很一般,遇事没主见,他们的真正主心骨是端华的弟弟肃顺。

虽说肃顺也姓爱新觉罗,但他鄙视满人,常说“咱们旗人混蛋多”、“满人糊涂不通,不能为国家出力,惟知要钱耳!”他很尊重汉人,说:“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只笔厉害得很。”因而他招权纳贿,只敲旗人竹杠,却不收汉人的礼。他的门下有许多汉人名士,他对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也比较欣赏和支持。

面对咸丰朝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糜烂,肃顺开出的药方是“乱世宜用重典,重症需下猛药”。咸丰八年,在肃顺的力主之下,本来被奕定为“死缓”的罪臣耆英被咸丰下令自尽。同年,军机大臣柏葰卷入顺天府乡试舞弊案,在时人看来最多也就是个撤职查办、赴新疆军前效力的罪,结果被肃顺弄到了菜市口砍头,成为隋唐科举以来唯一一个因科考而被处死的一品大员。临死前,柏葰叹息:“我死不足惜,肃顺他日必同我一样。”此后肃顺又清查户部钞票舞弊案,摘掉了一堆官员的顶子。

到咸丰末年,肃顺虽然有皇帝的信任,权势熏天,但也在官场给自己树立了无数的敌人,而此时被闲置的奕对这位哥哥面前的红人也注定不会有什么好感。

因为马车颠簸,慈禧恨上肃顺

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9月22日,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不顾群臣劝阻,逃往热河行宫,陪同他的主要有载垣、端华、肃顺,还有道光帝的驸马景寿,以及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四个军机大臣等人,大部分政府官员被留在了北京,奕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与英法等国的议和事务。

由于出逃仓促,除了咸丰坐一辆宫车以外,后妃们只能坐从民间雇来的车,这种车极为简陋,其舒适程度肯定没法和宫车相比。正当肃顺骑着马跑前跑后地照料逃难队伍时,懿贵妃实在受不了颠簸,几次三番向他提出要求换一辆车。肃顺当时忙得焦头烂额,敷衍了几次最后实在不耐烦,顶撞了懿贵妃几句。路上伙食供应很糟糕,后妃们一开始不能按时按点吃饭,后来情况好转只能吃豆乳,而据说肃顺有酒有肉,这让懿贵妃对肃顺更是不爽。到热河行宫后,物资匮乏,肃顺只一门心思照顾好咸丰,后妃们的待遇都很差,此时懿贵妃对肃顺简直是恨之入骨了。就这样,肃顺糊里糊涂地又多了个仇家。

这个懿贵妃就是后来的慈禧,当时她才25岁,为咸丰生下了唯一的儿子,早已贵宠无比。

八大臣拟旨,两寡妇盖章

咸丰布置给奕议和的任务其实是个苦差事,议和不成,有罪;议和成功则有可能丧权辱国,还是有罪。奕硬着头皮上,很快获得英法两国对他的好感。在列强们眼里,奕比咸丰和肃顺更开放,他们甚至觉得要是奕当皇帝该多好。1860年10月间,奕代表清政府和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英法联军撤出北京城,奕获得了安定社稷的大功,一时在朝野上下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此外,他在办理议和的过程中也构建了自己的班底,比方说五个军机大臣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带到热河的文祥就是在此时成为奕的左膀右臂的。大学士贾祯、周祖培,户部尚书沈兆霖、刑部尚书赵光等人也都成为了奕的政治盟友。

咸丰十一年,也就是1861年8月22日,咸丰病逝于热河行宫。临死前,留下两道遗诏,一是立懿贵妃所生的载淳为帝,二是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顾命大臣,暂代小皇帝管理一切政务。当然,咸丰也不可能对肃顺等人完全放心,他担心老婆孩子成了孤儿寡母后受欺侮,把自己的两枚私章“御赏”和“同道堂”分别赐给了皇后钮祜禄氏和儿子载淳,规定凡是皇帝的谕旨,起首处加盖“御赏”,结尾处加盖“同道堂”,有了这两印,谕旨才算是真正有效。就是这两枚小小的印章,让慈禧有了夺权的机会。

本文作者:光明网(今日头条)
    Tags:
阅读延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