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入关,此汉人向顺治帝上书的这奏折,导致近二十万汉人被屠?野史趣闻
大清顺治皇帝于公元1644年入关,定鼎中原。在第二年的元旦,一个叫孙之獬的官员,向顺治皇帝上疏说,皇帝陛下您平定了中国,万象更新。可是,衣冠束发的制度,却还有明朝的那一套,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众所周知,顺治皇帝入关后,明朝官员纷纷投降了清朝。上朝时,便有满臣和汉臣两班官员。这两班官员的穿戴打扮大不相同。满洲官员剃发留辫,身着满服;汉族官员束发戴冠,身着汉服。尽管服饰装扮迥异,而两班官员并无异议。
在满人官员眼里,汉人官员的装扮是顺眼的;汉人官员虽觉得满人官员脑后的一条鞭子有些扎眼,却也无伤大雅。作为满人的顺治皇帝,对汉人官员的装束也能接受。因此,自入关后的一年多来,满汉两臣和气共处,相安无事。
然而,一个叫孙之獬的官员,突然提出了官员衣冠束发的问题。孙之獬为何要提出这个问题?他的居心何在?这也是清王朝很多满洲官员心中的疑问。
孙之獬原是明朝天启的进士,他做官时正是魏忠贤当权的时期。当时,阉党吃香,他便成为阉党成员,着实过了一段好日子。清军入关以后,孙之獬立即俯首乞降,自己带头与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了辫子,并换上了满装,一心一意在山东等待清军的到来。大清朝廷为收揽人心,接纳并让他当了礼部侍郎。
然而,很多满臣却不认为孙之獬是一个忠臣。理由很简单,孙之獬是一个汉人。满臣们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孙之獬越是渴望站到满臣行列中,满臣们就越排斥他。
孙之獬碰了一鼻子灰,感到委屈,转而想回到汉臣的行列。孰料,汉臣也排斥他。因为他剃发留辫,被一些汉臣视为“汉奸。”孙之獬被孤立了,这种孤立让他愤怒。愤怒之下,孙之獬向顺治皇帝上疏。
顺治皇帝当时年仅七岁,他并不知道孙之獬上疏的真正原因。但孙之獬的一句“中国从陛下也”,让这位少年天子万分感动,且热血沸腾。同时,摄政王多尔衮也认为,应该颁布“剃发令”。
“剃发令”规定:凡是清军所掌握的地区,在十日之内,尽行剃发蓄辫;凡不剃者、迟疑者、上表章请求保存者,一律杀无赦此令一出,天下哗然,满汉民族矛盾激化。
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因此,反抗清朝统治者“剃发令”的大有人在,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不得不剃发蓄辫,以求保命。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怕死者涕泣而剃,不怕死者宁死不剃”。
当时,“剃发令”下达到各地官府后,官府的官员们便命令“剃匠”,担着剃头挑子,游行于街市之中,强行剃发。
所谓“剃匠”,都是头戴红缨帽的八旗兵,一组三人至四人。一个手拿剃头刀,其余两三个人,抱着鬼头刀。接受剃发者,用剃头刀剃发,并享受热水、手巾的待遇;抗拒剃发者,则享受砍头的待遇,被鬼头刀砍下的头颅,被“剃匠”挂在十字架形状的竖杆上。
一个王朝初建,首要的问题,是稳定人心,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而清朝初期“剃发令”的实施,带来的却是动乱。在顺治皇帝颁布“剃发令”之前,反抗清军的主要是明朝的残余部队;当“剃发令”颁布之后,很多老百姓也站在了清政府的对立面。
剃发与留发的对抗,实质上是两种文化传统的对抗。在这场对抗中,最惨烈的一幕,发生在江阴县(今江苏省南部)。
顺治二年(1645),“剃发令”下达到江阴。江阴的众多老百姓与乡绅,向知县方享请愿,跪请留发。方享不但不接受,反将请愿者骂走。第二天,一个叫许用的秀才聚集了一批人,在江阴的孔庙立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当日下午,一队乡兵手持武器冲进县衙,把知县方享抓进了监狱。然后推举典史(县衙管缉捕和监狱的官员)阎应元和陈明遇为首领,共同商议抗清守城大事。
清廷方面,获悉江阴造反,火速派大兵前往镇压。江阴百姓与官兵坚守城池81天,杀死清兵75000余。最后,终因兵力悬殊,城破。清军攻进江阴,下令“满城杀尽,然后封刀”。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天里,清军对江阴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疯狂杀戮,城中百姓遇难人数多达17万余人。江阴城几乎变为了一座“鬼城”。
有一首悼念江阴死难者的诗词,这样写道:“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这一段剃发与留发的对抗,在历史上被称为“江阴十日”。接下来,又发生了“嘉定三屠”。
嘉定在江阴的东南面,也展开了反剃发斗争。
顺治二年七月初一,清廷派明朝降将李成栋率兵前去镇压。嘉定百姓推举当地士绅黄涥耀和侯曾峒主持城防,在城墙悬起“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城中的男女老幼,都被组织起来抵抗清军。
清军围城猛攻,在外援断绝的情况下,嘉定军民坚守了十余天。后因连日大雨,将土城墙冲破,清军趁势用大炮猛烈轰击,终于攻入城内。李成栋下令屠城,嘉定城内“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处”,被屠杀者约3万余人。
不过,嘉定百姓并没有被恐怖的杀戮所吓倒。李成栋离开后,四处逃散的民众再一次聚集起来,反清义士朱瑛率领50人进城,集合百姓,再次控制了嘉定。
李成栋派部将徐元吉率兵前往镇压,居住在嘉定城内的百姓,听到消息后,纷纷逃离。因此,清军的镇压行动便放在了城郊,城郊数十里内,草木尽毁,积尸成丘,民间炊烟断绝。之后,明朝绿营把总吴之璠在江东起兵,反攻嘉定,不幸惨遭失败,起义军全军覆没。李成栋恼羞成怒,下令屠城,嘉定再遭浩劫,嘉定城内外又有2万余人被杀害。
这三次对嘉定的屠杀,被称为“嘉定三屠”。
然而,江阴和嘉定的叛乱虽然平息,但江南地区的许多城市,如常州、无锡、宜兴、嘉兴、绍兴等地的民众,也先后起义,进行反剃发斗争。这些斗争都遭到了清军的血腥镇压。繁华的江南地区受到严重破坏,到处是断井颓垣,一片破败景象。
用今天的话说,这是由发型引发的血案。
本文作者:清风徐来(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