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孙膑,庞涓三人的爱恨纠葛!野史趣闻
商鞅,卫国人,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后入秦辅佐秦孝公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庞涓,魏国人,战国初期魏国名将,同时也是整个战国时期最具文韬武略的大将军。他曾率领魏武卒横扫天下,北拔邯郸,西围定阳。在第四次河西之战尽数收回河西失地,南取楚地千里。
孙膑,齐国人,相传是兵圣孙武的后代,是战国时兵法家。当庞涓作魏惠王的大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逃入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
商鞅先是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当时,庞涓与公叔座共同辅佐魏惠王时,庞涓为大将军,公叔座是丞相,而商鞅只是魏国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但是公叔痤病重的时候,公叔痤却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鞅这个人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魏国,使魏国强大起来',还对惠王说:'吾王如果不用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老糊涂了,语无伦次,于是并没有采纳他的任何建议。公叔痤转而却说商鞅赶紧远离魏国,但鞅觉得魏惠王既然不会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说明自己的才能并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视,也不会有杀他意思,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但是庞涓想当丞相他嫉妒鞅,想杀掉他,无奈之下,他只好跑到当时魏国的死敌秦国那里去。
秦乘魏军在桂陵之战大败于齐军之机发动了的第四次河西之战中,商鞅率军包围固阳,魏国固阳的守军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被迫投降,秦国也只是收回了一部分的失土。后来,商鞅率军进围固阳。魏惠王立即派军在固阳东修建了崤山长城,以阻止秦军东进,保障河东地区与大梁的联系。虽然当时魏国可以说是四面受敌,然而其毕竟是当时第一大强国,魏国在前351年以后陆续迫使东方各国结盟讲和,之后庞涓调集军队向秦国反击,没过夺回了旧都安邑,西进并包围了定阳。在这次河西之战后期商鞅与庞涓两人在战场上再次相遇,结果又是被庞涓追着打。
还好,没有过几年,在马陵之战中庞涓被孙膑用计所杀。
本文作者:狼王R(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