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小白—《史记》野史趣闻
夏本纪
禹开通了九条山脉:..山,伸展到岐山,直通荆山,越过黄河;壶口山,经过雷首山,直通太岳山;砥柱山,连接析城山,到达王屋山;太行山,通过常山,直到碣石山,伸入海中;西倾山,通过朱圉山、鸟鼠山,到达太华山;熊耳山,经过外方山、桐柏山,到达负尾山;开通山番冢山一直到荆山;内方山通到大别山;汶山的南面通向衡山,越过九江,到达敷浅原山。
又疏通九条河流,弱水从合黎开始疏导,余波流进流沙。
疏通黑水,到达三危,流进南海。
疏通黄河,从积石山直到龙门山,南流到华山北面,再往东流到砥柱山,再往东流到孟津,再往东流到洛水,到大邳山,转向北流,经过降水,流到大陆泽,再往北,分成九条支流,然后合流,名叫逆河,流入大海。
又从山番冢山开始,疏通氵养水,向东流成为汉水,再向东流成为沧浪水,经过三氵筮水,到了大别山,向南流入长江,又向东流,汇成彭蠡泽后,又继续往东流,成为北江,流进大海。
从岷山开始疏通长江,往东流,分支一条支流,名沱水,再往东流到澧水,过九江,到达东陵,再向东又斜流往北,汇成了彭蠡湖,再往东就是中江,然后流进大海。
疏通氵允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济水流入黄河,再流出来,汇成荥泽后,继续向东流,经过陶丘的北边,再往东流,就流到了荷水,又往东北流,与汶水相会合,再往东北流于大海。
疏通淮河从桐柏山开始,往东流,会合了泗水、沂水,再往东,流于大海。
疏通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开始,向东流,会合了沣水,再向东北流汇入泾水,再往东流经过漆水、沮水,然后流入黄河。
疏通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流会合涧水、氵厘水,再向东会合伊水,然后再向东北流入黄河。
这时,九州都同一了,四方的土地已供人安居,九州名山都已槎木标志通行,九州的大川都已水源畅通,九州的大泽都已筑堤防,四海之内归服统一。
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六种物资丰富流通,各地根据土质好坏订正等级,慎重地征收赋税,都以土壤的上中下为标准评定赋税。
并将土地和百姓,赏赐给各诸侯,说“:恭敬、和悦、崇尚德行,不许违抗我的政令。”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靠近国都一百里的地区赋税是缴纳带禾秸的谷物,距离国都二百里地区的赋税是缴纳禾穗,距离三百里的地区,缴纳去掉秸芒的禾穗,距离四百里的地区,缴纳带壳的谷子,距离五百里的地区,缴纳纯米。
甸服外各五百里的地区叫“侯服”: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内的地区,是天子封卿大夫的采邑,二百里以内的地区分封给为天子服役的小国,二百里以外至五百里的地区分封给大的诸侯国。
侯服外各五百里的地区叫“绥服”:靠近侯服三百里以内的地区,揣度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形,来施行教化,另外二百里地区,振奋武力,保卫国土。
绥服外各史记五百里的地区叫“要服”:靠近绥服三百里以内的区域,给夷人居住,另外二百里区域,相约遵守王法。
要服外各五百里的地区叫“荒服”: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内的区域,给蛮人居住,另外二百里,流放罪犯。
东方临近大海,西方延伸到沙漠,北方和南方都受到声威教化,影响所及,到达四海。
于是帝舜赐给禹黑色的玉圭,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
天下于是太平大治。
皋陶担任大理卿治理民众。
舜帝上朝时,禹、伯夷、皋陶在舜帝面前相互交谈。
皋陶陈述他的谋略说“:果真按道理行事,便会谋划高明,臣下和协。”禹说:“是这样,但怎么做呢?”皋陶说“:噢!要注意谨慎地修身,坚持不懈,要厚待九族亲人,这样,许多有才干的人就乐于辅助了,由近及远,道理就完全在这里。”禹拜谢他的善言说:“说得对啊!”皋陶说:“啊!最重要的还在于知人,在于安民。”禹说“:唉,都像这样,即使是帝尧也认为是难事。
能了解人才,就算明智,这样就能恰当地任人为官;能安定民众,就称得上仁爱,这样就能得到百姓拥戴。
能了解人,能仁爱,怎么会忧虑..兜?怎么会放逐有苗?怎么会害怕那些巧言令色谄媚的小人?”皋陶接着说:“是这样。
唉,人的行为有九种品德,我就说一说那九种品德吧。”于是他说:“说起某人有德,先从办事来验证,宽厚而严厉,和柔而自立,忠诚而恭敬,能治理而谨慎,驯顺而坚定,正直而温和,简易而廉洁,刚健而求实,敢为而有义,能发扬并坚持这些准则,办事就完善顺利。
每天能做到其中三德,早晚坚持履行,卿大夫就可以保有他的家。
每天能谨敬实行其中六德,认真治理政事,诸侯就可以保有他的国。
综合运用、普遍实施九德,才能出众的人便可以为官,所有为官的人便可以认真恭谨地办事。
千万不能教人们走投机取巧的邪道。
不合适的人占据官位,这就是扰乱天下大事。
上天将惩处有罪的人,五种刑罚用于五种不同的罪。
我的话能行得通吗?”禹回答说“:你的话可以实行,并能做出成绩。”皋陶谦虚地说:“我没有什么才智,只不过想对天子推行治道有点帮助罢了。”舜帝对禹说“:你也谈谈高见吧。”禹拱手拜叩说:“唉,我能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能孜孜不倦地努力办事。”皋陶故意问禹说:“你怎么努力呢?”禹回答说:“滔天洪水,浩浩荡荡,环绕山脉,包围丘陵,民众深受水害。
为治理洪水,我陆路乘车,水行坐船,乘橇越过泥沼,穿着钉上铁齿的鞋登山,行走于山中,立下木桩做标志。
跟益一道把粮食和鸟兽的肉发给民众。
以致挖通九条河道入大海,疏浚田间沟渠入河川。
跟后稷一道施予民众欠缺的口粮。
粮食短少地区从粮食多余的地区调剂,以弥补不足,并允许百姓迁居。
这样,民众才安定下来,各地达到太平大治。”皋陶说:“对,这确实是你的美德。”禹说“:啊,天子呀,你处在帝位要谨慎,要安于你的举止,不可草率行动。
辅佐你的臣子有德行,天下百姓就会顺应你。
你用完美的心意等待上帝的指令,上天就会不断赐给你幸福与吉祥。”舜帝赞叹道“:啊,好臣子啊,好臣子啊!你们是我的大腿、膀臂、耳朵、眼睛。
我想帮助人民,你们要辅佐我。
我想观察仿效古人,用日月星辰为图案,制作有不同花纹色彩的服饰,你们要明确地按服装规定等级。
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考察国事治乱情形,宣布和采纳具备仁、义、礼、智、信的言论,你们要认真加以听取判断。
我如果有不正当的言行,你们要及时纠正、辅助我。
你们不要当面恭维我,背后又说我的坏话。
要敬重前后左右辅佐的大臣。
那些谗媚奸邪的臣子,只要君主的德行真正实施,就可以清除。”禹说“:是啊,天子如果不这样,不分清好人坏人,同时任用,就不会有任何功效。”舜帝说:“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只是爱好吃喝玩乐,在没有水的陆地行船,在家中成群结党干坏事,因而断绝了他世代相袭,我不能容忍这样的行为。”禹说“:我娶涂山氏的女儿,结婚只有四天,就离家外出治水,生下启,也没有回家照料。
因此,治理水土,才取得成功。
设立五服制度辅佐君主,国界延伸到五千里见方,全国十二州都设立长官,京城之外一直统治到四海,每五个诸侯国任命一个‘五长’,他们各尽职守,建功立业。
只有三苗愚顽不遵职守,你应时刻想着这个问题。”舜帝赞叹说:“能宣扬我的教化,感召民众,是靠你的努力才逐步做到的啊!”皋陶于是敬重禹的德行,命令民众都以禹为样板,不这样做的,就施加刑法处罚。
因此,舜的德政昭示天下。
这时,夔奏起音乐以助兴,历代祖先的神灵降临,诸侯相互谦让,鸟兽飞翔起舞,《箫韶》乐曲演奏九章时,凤凰也飞来和乐,百兽都来起舞,百官真诚和谐。
舜帝因此作歌说“:我谨奉上天的旨意治理人民,惟在顺时,惟在慎微。”接着便唱起来“:大臣们欣喜尽忠啊,元首才能奋发有为,各种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啊!”皋陶作揖叩头大声说“:大家都要记住天子的告诫啊!都要努力办事,谨慎地遵守法度,要敬谨啊!”于是改变词意和了一首,唱道“:天子圣明啊,大臣贤良啊,各种事业就会发达啊!”又唱道:“天子碌碌无为,胸无大志啊,大臣便会懈怠啊,各种事业就会败坏啊!”舜帝拜谢说“:对!往后,大家都要努力不懈啊!”从此,天下都推崇和采用禹所明确设立的法度和制作的《九韶》乐曲,尊奉他为山川神灵的主宰。
舜帝向上天推荐禹作继承人。
过了十七年,舜帝去世。
三年服丧完毕,禹辞去帝位,让给舜帝的儿子商均,自己隐居阳城。
天下诸侯都离开商均而去朝拜禹。
禹于是即位为天子,面朝南坐,接受天下臣民的朝拜,国号称夏后,姓姒。
禹帝即位后举用皋陶并向上天推荐,准备把政权交给他,可是皋陶来不及即位,就去世了。
他把英、六两地分封给皋陶的后代,有的分封在许地。
然后举荐益,任命他处理政事。
过了十年,禹帝巡视东方,到会稽不幸去世。
禹把天下传给益。
三年服丧完,益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避居到箕山南面。
禹的儿子启贤能,天下都希望他继禹天子位。
等到禹去世,虽然把天下传给益,但益辅佐禹的时间不长,没有取得天下的信任。
因此,诸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说:“启是我们君主禹帝的儿子啊。”于是,启就登上天子位,这就是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是禹帝的儿子,他母亲是史记涂山氏的女儿。
有扈氏不服,启出兵讨伐他,在甘地决战。
临战,启作《甘誓》,于是召集六军将领进行训戒。
启说“:唉!统率六军的将领们,我把誓言告诉你们:有扈氏依仗武力违逆正常,废弃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剿灭他,现在我只是奉上天的旨意惩罚他。
居车左的人不从左边进攻敌人,居车右的不从右边进攻敌人,就是不执行命令;驾车的人不驾驭好战马,也是不执行命令。
执行命令的,我就在祖宗面前赏赐你,不执行命令的,我就在社神面前杀死你,并且我还要累及你们的子孙。”于是灭亡了有扈氏。
天下诸侯都来朝拜。
夏后帝启逝世,儿子太康帝即位。
太康帝不体恤民事,导致失国。
他的五个兄弟在洛水北岸等待他,作了一首《五子之歌》。
太康帝逝世,弟弟仲康即位,这就是仲康帝。
仲康帝在位时,主管四时的羲氏、和氏沉缅酒色,废弃天时,错乱季节。
胤奉命去讨伐他们,作了《胤征》。
仲康逝世,儿子相帝即位。
相帝逝世,儿子少康即位。
少康帝逝世,儿子予帝即位。
予帝逝世,儿子槐帝即位。
槐帝逝世,儿子芒帝即位。
芒帝逝世,儿子泄帝即位。
泄帝逝世,儿子不降帝即位。
不降帝逝世,弟弟扃帝即位。
扃帝逝世,儿子鯜帝即位。
鯜帝逝世,立不降帝的儿子孔甲,这就是孔甲帝。
孔甲帝即位后,喜欢信奉鬼神,胡作非为。
从此,夏后氏道德威望衰微颓败。
诸侯们纷纷背叛他。
上天降下二条龙:一雄一雌,孔甲不会喂养,一时又难找寻养龙的家族。
陶唐氏衰败之后,有一个名叫刘累的后代,曾经在豢龙氏家族那里学习过驯养龙,于是来事奉孔甲。
孔甲赐给他御龙的姓,并让他接受豕韦后代的封地。
后来,一条雌龙死了,刘累献给孔甲吃,孔甲吃后,又派人向刘累要龙。
刘累害怕了,不得不迁往别处。
孔甲死后,儿子皋帝即位。
皋帝逝世,儿子发帝即位。
发帝逝世,儿子履癸帝即位,这就是夏桀。
帝桀在位的时候,从孔甲以来,诸侯大多已背叛了夏朝,而桀即位后又不知修德,却凭武力伤害其他部族,其他部族忍受不了。
桀又把殷族首领汤叫来,囚禁在夏台,不久又释放了。
汤能修养德行,诸侯都归顺汤,汤于是率领军队征讨夏桀。
夏桀逃到鸣条,终于被流放而死。
桀对人说“:我悔恨不就在夏台把汤杀掉,以致使我落到这种地步。”汤于是登上天子位,取代了夏朝天下。
汤把夏朝的后代封为诸侯,到了周朝,夏的后代就封到杞地。
太史公说:禹为姒姓,他的后代分封到各处,用国号为姓,所以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
孔子校正夏朝的历书,学者们多有传授《夏小正》的。
从虞舜、夏禹开始,上贡纳税的制度已很完备了。
有人说,禹是在会合诸侯于江南登苗山,考核诸侯功绩时逝世的,就葬在那里,并更名为会稽山。
“会稽”就是会合考核的意思。
本文作者:文化扳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