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的文化水平野史趣闻
2018-08-31 14:00:29
□杨帆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这是《张宗昌诗集》中的《游泰山》。该诗集还收录了《笑刘邦》、《俺也写个大风的歌》等张氏著名诗篇,一直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为人们津津乐道。
读过这些诗的人,都会嘲笑张宗昌没有文化。的确,张宗昌只上过3年学,15岁便开始闯关东,在码头上扛过大包,在赌场里当过把门人,还带着一帮山东老乡到绥芬河一带给俄国人修过铁路。日俄战争爆发后,他召集手下100多名民工,又招收了一些马贼,冒着枪林弹雨为俄国军队运输辎重,甚至参加外围战斗。由于常和俄国人打交道,他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还当过翻译。但他更喜欢舞枪骑马,说“这笔比枪还重”。张宗昌的女儿张春绥在回忆中也谈到父亲不爱学习,文件都是由别人读给他听,见到儿子读诗也加以阻止,认为“看这破玩意没用”。不过后来他改变了看法,知道自己“这辈子在读书上亏欠了”,要求子女好好学习文化,并严格监督。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张宗昌后代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他的孙辈们后来活跃于政界、工商界,事业均有所成。
正因为张宗昌“在读书上亏欠了”,亦因其军队军纪极差,危害地方,名声甚坏,在他死后人们编排了许多“段子”丑化他,《张宗昌诗集》就是后人胡编乱造扣在他头上的“屎盆子”。张春绥说父亲虽然也留下了一些诗,比如祝寿诗,以及悼词、挽联等,但均出自其部属——秀才刘怀周之手。历史本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在读史中,要擦亮双眼,不要被后人的牵强附会所蒙蔽。
本文作者:联合日报(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