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制度:世袭制是主要军事制度历史文献

2018-07-02 21:30:22
    东吴,是三国时期孙坚孙策孙权父子兄弟三人经过两代努力所建立的政权,其与同一时期的曹魏、蜀汉三足鼎立,东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其军事实力方面也是过硬的,但是,东吴有一点不好的就是其军队由世家大族所控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东吴的军事制度是父死子代。那么,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制度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制度:世袭制是主要军事制度

    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制度:世袭制是主要军事制度

    东吴的军事实力仅次曹魏强于蜀汉。东吴降晋时有兵二十三万。蜀汉降魏时带甲士十万二千。东吴比蜀汉兵力多了一倍。
    东吴和曹魏,蜀汉一样也采用世兵制为兵役制度。但是和曹魏的士家制蜀汉的世兵制不同,东吴还实行世袭领兵制。这与江淮一带豪族世家盛行私兵有很大关系。东吴政权主要依靠江东豪族世家的支持,东吴豪族宗强主要是顾、陆、朱、张四大家族。这些大家族“势力倾于邦君,储积富乎公室”,“僮仆成军,闭门为市”。孙权死后魏国邓艾就曾向司马师说道:“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

    《三国志》记载四大豪门中朱家的朱桓就有“部曲万口”。父死子代的领兵制是东吴特有的制度。 

    孙权江东霸业的建立离不开江东大族的支持。加上江淮一带盛行的私兵制。东吴军队虽然实行和曹魏一样的世兵制,同时也实行独具特色的世袭领兵制。世袭所领之兵来自私家部曲和吴主授兵、给兵。东吴将领所领军队有世袭领兵权,但无所有权。故领军将领死后如无子弟或子弟有罪不得赦免时,东吴政权可将其世袭所领的军队收回。东吴将领所领世袭之兵占东吴军队总数多少目前无法考证,但估计比例应该很大。如《三国志·孙皓传》“凡十一王,王给三千兵。”

    《韩当传》“授兵两千,骑五十匹.”周瑜死后吕蒙领其部众四千。《全琮传》“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因开募召,得精兵万余人,”《朱桓传》“迁荡寇校尉,授兵二千人,部曲万口。”陆逊死后其子陆抗领其父部众五千。东吴的这些豪门将领往往集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于一身。与曹魏的错役制不同,由于东吴采用世袭领兵制将领对士兵有很强的控制力,所以士兵家属可以随军。东吴只需领军将领的家属作为人质就可以控制军队,而不像曹魏那样还需要士兵家属做人质。孙权就曾讥讽曹魏的错役制“及离闲人骨肉,以为酷耳。”东吴在施行世袭领兵制、授兵制的同时还施行奉邑、复客制度。在授兵的同时还划定军赋食邑,赐赏有功将领私属佃客。如曾赐吕蒙“寻阳屯田六百人”。正是有了这些制度,所以东吴将领非常热衷攻打山越、蛮夷等少数民族,不但可以扩充兵源,还可以增加奉邑和私人佃户扩大家族势力。

历史网相关阅读推荐

    三国时期曹魏的军事制度:军队为最高权力者控制
    东汉末年为何发生群雄割据?揭群雄割据的历史原因
    三国和东汉末年有何区别?两朝代是属于同一时期?

    东吴军队编制特点

    东吴地处江南,北有长江天险,东南靠海,内多胡泽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吴水军远强于魏、蜀两国。《历代兵制》记载:“吴多舟师,”营校略异于汉。东吴和曹魏一样也分中、外军等。但东吴军队以私兵起家将领世袭领兵,又有别于曹魏和蜀汉。所以,孙吴的兵制特点有六:异族兵数量众多,兵种复杂,世兵制,世袭领兵制,屯戍活动的众多,奉邑和将领待遇的优渥。
    以下是东吴的兵种及制度官称等。

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制度:世袭制是主要军事制度

    中央军:吴的中央军也称中军,主要就是禁军,宿卫军。职能与魏的中军、蜀的禁军相似。有羽林、武卫、虎骑等营,士兵主要是孙氏宗族的部曲组成,由孙氏宗室子弟但任指挥,一般称为督或将军。同样吴也保留了东汉的五校营,设一个五营(校)督统领.

    地方军:吴国地方守牧也是军政合一,而且不兼领军事的也有自己的部曲兵并且世袭。在三国之中地方势力最为强大.
    吴军地处江南水乡泽国,水军十分发达。江东各豪族有很大的势力,是吴国统治的基础,所以吴国与魏、蜀相比有其独有的特色。

    水 军:吴国地处江南,有长江作为对魏的防御线,所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陆军在吴国是作为水军的辅助力量。吴国为了武装水师在侯官(今福建闽侯)设有大规模的造船厂,造出的运输船大的可载粮万斛;战船最大的上下五层,能容战士三千。并在濡须、西陵设有坞。(即水军的基地)这支水军在对魏的作战中多次获胜,当曹丕统大军南下时也不得不面对长江感叹“魏空有武骑千群,无用武之地。“这样的局面直到蜀灭后才被打破。晋王睿在蜀治水军近十年,以楼船水师东下打败吴军水师.

    江 防:吴国为了加强长江的防守在长江沿线设立了烽燧,有守望,报警,通讯设施。据《太平御览》中说“引烽火以炬,置弧山头,皆缘江相望,或百里,或五十里,三十里,寇至则举,一夕行万里。孙权时,令暮举火于西陵,鼓三竟,达吴郡,长沙。”以此可见孙吴长江的防御体系是十分完备的。关羽也在沿江设了屯侯,守望备吴,只是没有如此完善罢了.

    世袭制:吴国主要依靠大士族的力量建立,许多部将开始都是带着部曲私兵来投靠,为了保障他们的特权,吴国就有了世袭领兵的制度。这些将领的军队,实际上就是私人的军队,而且用国家的名义赏给他们,并子孙世袭。并且为了让他们能养得起私兵,还赐给他们奉邑。导致吴国士族力量极为强大,连孙权也不能轻易得罪他们,如陆家,朱家,顾家等皆为江南豪门。这些私人部队父死子继,出则为战士是军队的主力;在家则是仆从做主家的奴隶。吴国许多人年少就领有劲兵,加上孙权的纵容,成了一些骄横不法的无能之辈,最典型的就是周瑜的儿子周胤,韩当的儿子韩综。到了孙权称帝后为了加强集权,保证以后儿子顺利继位,对各豪门进行了无情的打击,连重臣陆逊因此忧死,此后世袭领兵和奉邑制度渐渐衰落.
    官 称:这其实只是一种习惯而已,吴国领兵的将领喜欢称督,如统领的大将往往称大都督,地方守备以地名冠之,如公安督、西陵督等,负责京城防备的京下督等。
    孙吴的主要兵役制度与曹魏相近,均为世兵制。由于比较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一些部队原属孙吴诸将私有,即世袭领兵制。起初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策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各将领所领军队算是其部曲,军队除了服从中央指挥参与战役,但还要为其将领提供其它耕种杂役等。在将领死后军队须继续听令将领之子或其弟等继承者。世袭领兵制曾是吴国的重要支柱,后孙权加强集权,世袭领兵制逐渐消亡。

本文作者:历史网
阅读延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