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嵩的死陶谦要如何应对?历史秘闻

2018-07-06 18:00:40

文/(疯子,妖孽)

在陶谦治下的徐州,虽然成了乱世中的一方乐土。可在董卓进京后,国家形势却是一天比一天凶险。

初平元年春正月,关东牧守拥立袁绍为盟主,矛头直指在洛阳的董卓。徐州所在广陵太守张超更是为促成同盟不遗余力。当时天下郡县响应,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曹嵩的死陶谦要如何应对?

可是陶谦却没有加入关东声讨董卓的军事行动之中,选择了观望态度,他看不起联军,认定联军是乌合而成,成不了气候。事后证明陶谦不加入是明智的,在关东同盟不到一年之中,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南阳太守张咨;兖州刺史刘岱杀东郡太守桥瑁;曹操杀河内太守王匡;袁绍要挟韩馥,吞并冀州,最后关东联军被迫解散。陶谦若是贸然加入,难保下场不和王叡、张咨、、桥瑁、王匡、韩馥一般,可见其眼光犀利。

陶谦虽然不看好“关东诸公”,但却并不是躲在一旁看戏。在董卓如长安后,陶谦改换了立场,开始反董,却不是和联盟一起反,而是与朱儁一起反。这个一直对董卓不满的名臣,在率部脱逃出洛阳后,便屯兵于中牟(今河南中牟东南),并移书各州郡,请求派遣部队,随他讨伐董卓。

第一个相应的,且积极的,就是陶谦。他一接到这位平定黄巾之乱的名将之书,就立即调遣三千精兵,向中牟集结,也算是曲线救国。成鲜明对比的,其他的州郡,只是拨出了少量的军队,意思意思就够了。陶谦在派出军队的同时,还做出了一个政治行为,上表朝廷,让朱儁代理车骑将军。上表是形式,实际上是自行其是。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王允、吕布诛杀董卓,其后李傕、郭汜等人反攻,六月初一,长安沦陷。当时陶谦认为朱儁既是名臣,又数次建立战功,可委以大事,能与李傕、郭汜等抗衡,以争政权。于是陶谦便联合了前杨州刺史周干、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人共朱儁为太师,移檄牧伯,同讨李傕等,并奉迎天子,一时声势浩大。

但得知此消息的李傕等人抢先一步,在十二月,李傕用太尉周忠、尚书贾诩的计谋,以献帝名义征召朱儁入朝。朱儁手下的官吏将士都知入关不妙,纷纷劝阻,恳请朱儁拒绝入关,并且响应陶谦起兵,作武装对抗,将天子迎来中原。可惜朱儁实在太过于乐观,认为傕、汜小竖,樊稠庸儿,可乘间而灭,不需要兴师动众的,他单枪匹马就能做到,实在不清楚朱儁这个人究竟是太高调还是太低调。

于是朱儁辞谢陶谦的提议,没有同意诸侯与名士的要求,甚至烧毁了陶谦等人发来的奏记,只身应召入朝。但盲目自信的结果是很严重的。自信满满的朱儁到了长安后才发现,斗争形势很不乐观,李傕等人比董卓还要不讲道理,根本就惹不起,甚至到最后自己还被郭汜绑架了,秉性刚烈的他怒气攻心,即日发病而死。

好友朱儁的死亡也正式宣告了陶谦此前的种种努力都付之东流,虽大计不举,可经过两次对天下大事的干预,陶谦的名声,已经越出了一般的诸侯,成为一支海内值得关注的军阀势力,不容人轻视。

既然不能为国分忧,那就现实一点,为自己分忧吧。陶谦见纠合诸侯功亏一篑,就采用治中王朗、别驾赵昱的计谋——遣使奉承王命,为的就是直接和皇帝挂上钩,以便大幅度提高政治地位。具体做法就是派出使者,到达长安给献帝送去了一些紧缺物资,以表自己的忠心。

皇帝为了嘉奖陶谦的忠心,发诏委任他为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初平四年五月,徐州下邳人阙宣带着几千人造反,自称天子,搞得颇有声势。世道不好,想吃造反饭的人很多,山头还没打下几个,人也没杀掉几个,土匪一样的人物就敢自称皇帝的人也不在少数,阙宣决定以张角等猛人为光辉榜样,把造反事业这块蛋糕做大。但陶谦不想因为剿灭反贼而造成劳民伤财,于是走了一步与众不同的棋:客客气气地和阙宣讲和,然后邀请他一起去打兖州,并许诺平分战利品。

这个阙宣虽然有当皇帝的勇气,却没什么城府,经过陶谦这么一忽悠,脑袋就开始犯糊涂了,随即带着人吗和陶谦一起发兵攻击兖州,攻占了泰山郡的华、费(音同密)地区,而且还顺手进攻了兖州的另一地——任城国(今山东济宁东南),对兖州实施了中间分割的战略。可在取胜后,陶谦却突然变脸了,乘着夜黑风高,杀掉了阙宣,并趁机兼并掉他的队伍,手段之狠,让人忍不住咂舌,这还是《三国演义》里那个老实的陶谦吗?

这还不算,还有更狠的:陶谦之所以邀请阙宣一起发兵攻打兖州的华县和密县,是因为要杀掉那里的大人物——曹操的老爹曹嵩。原来曹嵩被皇帝罢了职后,虽无官职却也有稳定的生活,但随着董卓入京后稳定的生活就被彻底打乱了,当时的曹操拒绝依附董卓而出走遭到通缉后,为了躲避董卓的迫害,他只好带着家眷返归故乡谯县,后来觉得待在老家也没有安全感,他便来到徐州的琅琊郡避难,寄居人下。

在琅琊过了一段日子后,听闻曹操入了兖州,曹嵩又带着家眷移居于兖州的泰山郡(今山东泰安动)南部华、费地区,想和儿子靠近些,寻求安全感。曹操考虑到到自己与陶谦的敌对关系,怎么也放心不下,于是就派遣泰山郡的太守应勋前去接应,没想到就在这个当口,父亲出事了。

关于曹嵩的死,历史上有很多种版本,包括死的时间、凶手是谁、怎么死的都无定论,诸书记载不一,众说纷纭,其中又以二说为重,都与徐州牧陶谦有关:第一说就是曹嵩看到世道不太平,前去投靠曹操,已经占据了华、费地区的陶谦为了修补与曹操的关系,主动派了部队护送曹嵩往昌邑。由于曹嵩太会捞金,在位时贪污受贿了不少钱,是一个家财万贯的大土豪,积攒多年的腐败成果加起来居然装了一百多辆车!都说炫富必遭天谴,当他们一行人来到华县、费地区后,陶谦的一个部将见财起意,就杀了曹嵩极其家眷,取了财物,逃往淮南。曹操因此归罪于陶谦,大举兴兵讨伐徐州。

第二说就是应勋当时在泰山郡的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而曹嵩在泰山郡的南部,相距有一百几十公里的路程。在护送部队抵挡之前,曹嵩途径华县这一消息被死对头陶谦得知了,便秘密派遣数千骑兵(阙宣的部队),对曹嵩进行围剿。曹嵩以为这是接应自己的部队,自然满心欢喜,一点防备也没有。结果陶谦的骑兵毫不客气地突门而入,先是一刀砍了迎面而来的曹操之弟曹德。这时曹嵩才反应过来,惊惧交加中拉着小妾逃到后院,后院有条墙缝,曹嵩先让自己的小妾先出,但小妾的身材过于丰满,结果堵在缝里怎么也钻不出去。无奈之下,两人急忙逃入茅厕里。追兵赶到后,把二人搜出来杀掉,这是一次血腥的杀戮,曹嵩一家老小全部死于刀剑之下,无一幸免。随后赶到的应勋看到满地的血污,怕曹操怪罪,索性弃官逃到冀州,投奔了袁绍。

我比较信服于第二说,应该是陶谦所为,因为陶谦有作案的动机。首先曹嵩在死前,陶谦和曹操已经是敌人关系了,到了五月,陶谦联合阙宣进攻兖州,占领了华县和费县,还掠夺了任城,二人的关系更是仇上加仇,而那时曹嵩还在陶谦的地盘上,陶谦怎么会放过如此良机?

也有的人反驳我说,陶谦虽然和曹操敌对,却没有必要去杀曹嵩,即使杀了,除了在心理上加重双方的敌视外,于政治、军事并没有什么实际益处,那为什么还要去做如此没有意义的事情?这样说倒也没错,其实这和平常发生口角互相爆粗问候对方父母的道理是一样的,那也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呀,可还是说了,只因为解气。

而曹操那边可就沸腾了,老父被杀,且满门被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加上满门纸抽更是罄竹难书,得知消息后的曹操,怒气冲天,发誓要报仇,报这血海深仇,无论是陶谦的指使,还是他的部下见财害命,都事出陶谦,只有诛杀了陶谦,方能解这心头之恨,雪脸面之耻。

初平四年(193年)秋,曹操号令三军秣马厉兵,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徐州,这一举动不仅是为了报杀父之仇,也是为了解除徐州对兖州的威胁,陶谦已经攻占了华、费地区,甚至成功分割了兖州,这次征伐徐州,也是为了扫除威胁,恢复兖州的领土完整,也可以趁机拓展领土,对于正想有更大经营的曹操来说,刚好合适。

在杀掉曹嵩后,陶谦这才发现惹上大麻烦了,除了兖州的大部队,曹操还得到了不少外援。他的盟友袁绍雪中送炭,派手下的将领朱灵“督三营助之”,而且曹操军中海油陶谦的老熟人【青州兵】,这一支部队的前身正是昔日被陶谦打得丢盔弃甲并赶出徐州的青徐黄巾军,在经过曹操这位战场能人的训练后,摇身一变成了三国时代里能攻能守且机动性尚佳的步战类兵种——青州兵,最要命的是,这一支部队对青徐二州的地理非常熟悉。这次作为名副其实的返“乡”团,不干点儿杀人放火的工作简直就是对不起现任领导的殷切希望了。

曹操东征的消息,早已传来,陶谦正为此烦恼呢,在得知曹操的部队数量和质量后,他开始紧张了,但紧张只是紧张在心里,他的外表没有任何的流露,毕竟抢了人家的地盘不说,还把人家的父亲给灭了,陶谦知道这一关是无论如何都躲不过了,紧张归紧张,却不并惧怕,在这个乱世里,他经得多了,要想在英雄逐鹿中保有一席之地,脑袋必须系在裤袋上,既然曹操要来就让他来,徐州也不是豆腐做的,他陶谦更不是豆腐做的!

陶谦有这样的信心,并不是凭空就有的,而是他有所依托——徐州之地和徐州兵马。

徐州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其虽离中原有较远的距离,但却是东方之地的忠心,东近东海,南接扬州,西邻豫、兖二州,北近青州。有渔盐水利、良田山险绝佳的资源,攻可争霸中原,守可保全一方。可以说,谁得了徐州,谁就得了整块中原大地一半的主动权。

徐州境内,有五郡国:东海郡、广陵郡、琅琊国、彭城国、下邳国。

其中东海郡有十三县,郯县、襄贲、兰陵、丞县、阴平、戚县、昌虑、合乡、祝其、利城、赣榆、朐县、厚丘,治郯县(今山东郯城城北);广陵郡有十二县,广陵、江都、舆国、堂邑、海陵、高邮、平安、东阳、淩县、射阳、诲西、盐渎,治广陵(今江苏扬州城北);琅琊郡有十三县,莒县、东安、东莞、姑幕、诸县、东武、琅邪、沟曲、阳都、临沂、开阳、即丘、缯国,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北戴城子);彭城国有八县,彭城、留县、广戚、傅阳、武原、吕县、梧县、甾丘,治彭城(今江苏徐州);下邳国有十六县,下邳、良成、司吾、下相、取虑、僮国、夏丘、徐县、睢陵、盱眙、高山、淮陵、东城、曲阳、淮浦、淮阴,治彭城(今江苏徐州)。全州共计六十二县(城)。

六十二县(城)互为呼应,城池城墙高坚,且徐州的军队兵强马壮,还有足够的粮草作为支持,陶谦的强大并不是虚的,甚至实在到足以让许多诸侯望而生畏,所以曹操要想东征徐州,硬碰硬根本没胜算,要想打下徐州,必须巧妙地打,不能伤了自己的元气。

不知是自己想出的,还是谋士提供的,曹操使出了一计。他上表在长安的皇帝,以为天下求得安宁为名(借口),建议各州郡解散大部分部队,让将士解甲归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这样的建议很合汉献帝的胃口,也符合实际掌握朝廷政权的李傕等人之意,因此“罢遣甲士还亲农桑”的诏书随即发送到了各州郡。

当诏书到达徐州,陶谦在阅后很快回了一书信给皇帝,自己也以为朝廷考虑的口吻,认为当前盗寇四起,为了保境安民起见,不宜裁兵,表示愿意约束部曲申令警备,甚至上升到“入宣德泽,躬奉职事,冀效微劳,以赎罪负”的精神高度。以陶谦一生的表现来看,这倒也是一番肺腑之言,并不是随口说的。

在回复皇帝的书信送出后,陶谦觉得只是单纯的书面反对,恐怕不会被朝廷所接受,为了表现自己的确是真正正正的忠臣,提出不应裁兵这等忤逆回复并非是与朝廷唱反调,于是他调集了百万斛粮谷,准备运往长安,要知道当初周瑜孙策,向作为土豪的鲁肃借粮时,区区三千斛粮谷都能让让周瑜鲁肃成为好朋友,并且顺利解决孙策军粮紧缺的问题,而陶谦一出手就是百万斛,可见其理政与屯田之强,以及其那一颗赤焰般的忠心。

在陶谦的上书传到长安后,朝廷不再提起裁兵之事。

曹操的计谋被破解,只能实打实地进攻徐州了。初平四年秋,曹操的大军出动了。

本文作者:历史网
阅读延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