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现实中的春申君黄歇: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历史秘闻

2018-06-23 19:00:31

  在影视剧《芈月传》中,春申君黄歇是一个维护正义、忠于国家的真君子,他对宣太后芈月的爱至深、情至厚,被人们誉为女性的国民初恋。但在历史的记载中,春申君的形象可谓是大颠覆,他登上相位的十五年后,竟然向楚王索要自己相中的地方,被冠上了贪得无厌的骂名。那么,现实中的春申君真的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吗?

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黄歇的早期经历

  春申君名为黄歇,楚国江夏人,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他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公元前298年,秦国大举出兵攻打楚国,长驱直入楚国国都郢都,楚顷襄王急于和秦国求和,于是于前272年派遣辨才出众的黄歇出使秦国。黄歇与秦国订立盟约后回到楚国,楚顷襄王派黄歇和太子熊完作为人质去到秦国,秦昭王将他们扣留了十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秦国却不同意熊完回去楚国,黄歇以其智计让太子熊完逃回楚国。秦国得知熊完逃回楚国后,为表示对楚国的亲善,遂放黄歇归楚。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称为楚考烈王。黄歇回楚国后,被封为国相,权倾朝野。公元前262年,黄歇被楚考烈王任命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赐给淮北十二县的封地。

  以淮北十二县换取江东

  话说黄歇在楚国当了十五年的令尹之后,竟要求归还当年封赏给他的位于淮北的十二个县城,同时申请将江东封赏给自己作为交换。春申君提出这种要求非常罕见,国王封赏封地不是单位过年分水果,通常不可能容忍接受分配的人挑肥拣瘦。按照当时在政治秩序和价值观来判断,春申君的这种行为等于是在试探和挑战国王的权威。

  春申君大概是战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提出这种大胆要求的大臣,就凭这个,春申君绝对算得上那个时代拥有最大权势的权臣。更令人惊奇的是,春申君提出这个要求的理由赤裸裸地表现了自己的自私自利,他说:“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黄歇

  求取江东之地的原因

  当年楚考烈王封赏淮北十二县给春申君的时候,淮北的北面就是鲁国,而鲁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军事小国,跟这样的国家为邻就像小朋友和食草动物交朋友一样,即便占不到便宜也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全。但是随着春申君领导的伐鲁战争彻底胜利和鲁国的彻底灭亡,这种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鲁国消失后春申君的封地直接与齐国接壤,因此春申君不得不直接面对来自齐国的压力。齐国是一个传统的军政大国,按照常理判断,楚国灭掉鲁国的行动必然会深深地刺激齐国。虽然此时齐国的大权实际上掌握在齐王田建的母亲君王后手里,这位爱好和平的女政治家也一直奉行和平发展的国策,对外政策可以用“四不原则”来概括:不开战、不称霸、不结盟、不卷入任何是非。但爱好和平不等于没有能力打,跟这样强大的国家当邻居确实是一件很吓人的事情。于是,春申君便想着赶快跟楚王换换地盘。

黄歇

  而江东不仅远离边境,而且非常富庶,用位于边境前线的淮北换江东,这的确是一笔好买卖。不过对于楚王来说,这样的要求实在有些过分。齐国还没有发动对淮北的军事行动,春申君就开始未雨绸缪为自己的小利益打算了,他不仅不愿意在淮北十二县上驻守,守好楚国大门,反而想溜之大吉,跑到一个富庶、安全的地方享受自己的腐败生活。无论从国君还是国家的角度来看,春申君的要求不仅无理,简直就是无耻。春申君此举的动机耐人寻味,而楚王的反应也同样耐人寻味,他直接批准了春申君的申请,收回了淮北十二县,然后把富庶、安全的江东封给了春申君。

  春申君并非贪得无厌

  对于春申君此次大胆提出更换封地的动机,在《史记》上并没有交代。但我们仍然不能断定他是出于贪得无厌才提此要求的。这很简单,如果春申君真的是贪得无厌为什么权倾朝野十五年才想起来贪婪。况且,如果真是 这样,他为什么要求用淮北十二县换江东?直接再次索求不就好了?地盘是不会嫌多的。有人说他此举是出于担心楚王不开心,那么用淮北换江东楚王就不会不开心吗?

  另外,作为一个非王室出身的重臣,春申君其实已经到达了楚国的政治权力顶峰,当时他不仅是相国,而且掌握了楚国的兵权,楚考烈王即位以来的两次重大对外军事行动都是在春申君的主持下完成的。正因为如此,春申君就更需要楚王进一步认同自己的价值,这其实与封地无关,而与春申君的内心需要有关,因此春申君提出了这样不同寻常的无理要求也就不难理解了。

  以上就是对春申君黄歇是否贪婪的有关介绍,本内容源自中国历史网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

本文作者:历史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