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大最有智慧的谋士 大多谋臣来自曹操帐下历史秘闻

2018-06-19 14:00:17

  我们大多人是通过《三国演义》去了解三国时期各位英雄事迹。在这历史的画卷中,《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所以在大家眼里诸葛亮却是最聪明,其实不然,三国中最聪明的人并非诸葛亮,那么到底是谁?下面中国历史网小编将解读三国,盘点三国十大最有智慧的谋士。  

徐庶

  三国最有智慧的谋士NO.10 徐庶(曹操的名士)

  徐庶,字元直,颍州(今河南许昌)人。天下奇才,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谋士,帮助刘备接连打败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谋士程昱用计骗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骗自杀,

  而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一条计策。徐庶临别刘备时,推荐了诸葛亮。

  历史评价

  诸葛亮:“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趫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亮可以少过矣。”“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

  尹义尚:“徐元直西蜀之谋士,关云长刘氏之骁将,须归即遣,知叛弗追,今之与古,何其异趣?”

  习凿齿:“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北临樊墟,存邓老之高;南眷城邑,怀羊公之风;纵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鱼梁,追二德之远,未尝不徘徊移日,惆怅极多,抚乘踌躇,慨尔而泣。曰若乃魏武之所置酒,孙坚之所陨毙,裴杜之故居,繁王之旧宅,遗事犹存,星列满目。琐琐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15]

  罗贯中:“痛恨高贤不再逢,临歧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庞统

  三国最有智慧的谋士NO.9 庞统(刘备的谋士)

  庞统,出生于公元179年,是刘备帐下的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谋士中良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死后追爵为关内侯。

  历史评价

  陈寿: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司马徽:南州士之冠冕。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鲁肃: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杨戏《季汉辅臣赞》:谋士美至,雅气晔晔,致命明主,忠情发臆,惟此义宗,亡身报德。

  诸葛亮: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荀彧

  三国最有智慧的谋士NO.8 荀彧(曹魏的谋臣)

  荀彧出生于公元163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历史评价

  何颙:“王佐才也。”“颍川荀彧,王佐之器。”

  陈群:“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

  曹植:“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亵,百寮士庶,唏嘘沾缨,机女投杼,农夫辍耕,轮给辄而不转,马悲鸣而倚衡。”

  司马懿:“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陆逊

  三国最有智慧的谋士NO.7 陆逊(吴国丞相)

  陆逊,出生于公元一183年,吴国丞相。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熟知兵法,胸有城府,有雄才大略,人称江南奇才。吕蒙奇袭荆州之计,便是出自于陆逊。公元二二二年,刘备伐吴,陆逊受命于危难之时,用火烧大败刘备于虎亭,又用计大败曹休,官至丞相。孙权废太子,屡次进京相劝,孙权不听,忧愤而死。

  陆逊深谋远虑,忠诚恳切。他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历史评价

  陈寿:“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54]

  孙权:“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来表云不敢随众容身苟免,此实甘心所望於君也。”“伯言常长於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

  吕蒙:“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贾诩:“孙权识虚实, 陆议见兵势。”

诸葛亮

  三国最有智慧的谋士NO.6 诸葛亮(蜀汉丞相)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 ”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制造“连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运输粮草的 “木牛流马”。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军相拒时,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汉中勉县定军山)。

  历史评价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田丰

  三国最有智慧的谋士NO.5 田丰 (袁绍部下谋臣)

  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袁紹起兵讨伐董卓,应其邀请,出任别驾,以图匡救王室之志。后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建安五年,袁绍官渡战败,因羞见田丰而将其杀害。

  历史评价

  《先贤行状》:“丰天姿朅杰,权略多奇。”

  曹操:“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

  孔融:“田丰、许攸,智言之士也,为之谋。”

  荀彧:“田丰刚而犯上。”

  孙盛:“观田丰、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故君贵审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则伯王之业隆;臣奉暗后,则覆亡之祸至。存亡荣辱,常必由兹。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夫诸侯之臣,义有去就。况丰与绍非纯臣乎?《诗》云:‘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言去邦,就有道可也。”

司马懿

  三国最有智慧的谋士NO.4 司马懿(曹魏重臣)

  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历史评价

  崔琰:“聪亮明允,刚断英特。”

  杨俊:“此非常之人也。”

  曹操:“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曹植:“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

  曹叡:“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

贾诩

  三国最有智慧的谋士NO.3 贾诩(曹魏著名谋士)

  贾诩,三国时魏国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善用计谋,先在郭汜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十七岁。

  历史评价

  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阎忠:“诩有良、平之奇。”

  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裴松之:“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则余无所附,故前史合之,盖其宜也。魏氏如诩之俦,其比幸多,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今荀、贾之评,共同一称,尤失区别之宜也。”“夫仁功难著,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陈宫

  三国最有智慧的谋士NO.2 陈宫(吕布帐下谋士)

  陈宫出生不详,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大将,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 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之计,以致失败。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说说陈宫的故事,当年曹操谋刺董卓未遂,被到处画图捉拿。他逃到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手下的人抓住。陈宫认为他是一条汉子,就弃官和他一块逃走。哪知中途曹操多疑,错杀了好人吕伯奢一家,而且还发表了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觉得此人乃“狼心之徒”,于是又弃曹而去。几经周折,最后才选择了吕布。

  可惜陈宫没有好好分析吕奉先这个领导的巨大缺陷:他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并非将才;好色之徒,见利忘义,反复无信,难成大事。所以,他虽然也占过徐州、兖州,打败过曹操、袁术,但都是昙花一现,最后因屡屡不听陈宫的计谋而遭致彻底失败,被曹操生擒活捉。

  其实,当吕布屡次不听陈宫的计谋、眼看败局已定时,陈宫也想到离开这里,但他怕别人笑话,说他不忠不义;另外又不忍心,还想尽力补天。这就是一种迂腐了。像吕布这样的家伙,早晚要垮台,你何必要陪他去倒霉呢?

  “空负栋梁材”,陈宫选错了单位,又不肯跳槽,满腹经纶付之东流,令人叹息不已。曹操有留他之意,他宁死不吃回头草,只是希望能善待他的老母和妻子。临刑时,曹操和在场的人都流下了泪。

  历史评价

  荀攸:“夫陈宫有智迟。”

  赵蕤:“袁本初虎视河朔;刘景升鹊起荆州;马超、韩遂,雄据於关西;吕布、陈宫,窃命於东夏;辽河海岱,王公十数,皆阻兵百万、铁骑千群,合纵缔交,为一时之杰也。”“当是时,虽诸葛之智、陈宫之谋、吕布之勇、关张之功,无所用矣。此谓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救兵有三势,善战者恒求之於势。”

  陈普:“何物曾奴董太师,原陵青草正萋萋。一时翔集多知处,独恨公台不择栖。”

郭嘉

  三国最有智慧的谋士NO.1 郭嘉(曹魏重中之重谋士)

  郭嘉生于公元170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历史评价

  陈寿: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曹操:①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②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③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彧别传》: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

  李隆基:孝文之得魏尚,虏不足忧;太祖之见郭嘉,知成吾事。

  薛稷:张良之翼汉王,郭嘉之协魏主,宋武之得穆之,齐高之得褚彦:定策决胜,谋夫孔多。
  以上是关于三国十大最有智慧的谋士排名,如你想了解更多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

本文作者:历史网
阅读延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