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为何要杀死功臣历史秘闻

2018-06-16 16:00:14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草根”皇帝。而他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虽然他没有先天的条件,但是他用了7年时间打下江山,称帝后封了七个异性王,但是最后却把他们接二连三的杀掉,是什么原因让他对自己的打天下的好兄弟杀掉?下面就跟随中国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其中的原因。  

刘邦

  异姓诸侯王共有七人: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遭到汉高祖刘邦的疑忌,最后以谋反罪处死。

  彭越,西汉开国功臣、著名将领,秦末聚兵起义,初在魏地起兵,后率兵归刘邦,拜魏相国、建成侯,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后因被告发谋反,被刘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诛杀三族,枭首示众。

  英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初属项梁,后为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封九江王,后叛楚归汉,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前196年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张耳(前264年-前202年),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人。秦末汉初人物,曾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军,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后归汉成为刘邦部属,被加封为赵王。汉高帝五年薨,谥曰景王。习称赵景王。

  臧荼(?-前202年),秦朝末年西汉初年人。燕王韩广部将,跟随项羽援救被秦朝章邯包围的赵国。又随项羽入关中。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项羽分天下为十八诸侯,立臧荼为燕王,都蓟。迁燕王韩广为辽东王。之后,臧荼攻灭韩广,合并辽东,统一燕国。汉王三年(前204年),韩信破赵国陈余。听从广武君李左车的进言,派使者送信给燕王,燕王臧荼归顺韩信,投降刘邦。高帝五年(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臧荼和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前衡山王)吴芮、赵王张耳共同尊奉汉王刘邦为皇帝。汉朝建立当年,臧荼公开造反。被刘邦武力镇压而杀。

  吴芮(公元前241年-前201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吴芮初为番邑令,深得民心尊‘番君’”。秦末农民起义反秦,配合项羽、刘邦反秦。项羽攻入咸阳,封吴芮为衡山王。汉朝建立,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吴芮功高不骄,保境安民,其子孙秉承厚德。所以,刘邦所封的异姓王皆被废或诛,惟有长沙王吴氏独免,共历五代,无嗣而止。

  韩王信(?-前196),本名韩信,为避免与同时期同名的淮阴侯韩信混淆,史书上称其为韩王信。他是秦末汉初将领,西汉初年被刘邦封为韩王,后来投降匈奴,前196年与汉军作战时被杀。

楚王韩信


  刘邦杀的功臣都有谁?

  刘邦杀的功臣: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信。
  刘邦为何杀掉一同打天下的的“兄弟”  

  第一个牺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刘邦称帝的那一年被刘邦以谋反罪名消灭。

  接着是韩信,在刘邦称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样是企图谋反。5年后,刘邦夫人吕皇后对被软禁多年的韩信仍不放心,又用计将他处死于长安宫中,并且诛连三族。

  刘邦的怀疑猜忌和残酷无情,使得将士和功臣们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会被他消灭,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来。韩王信就是害怕刘邦的怀疑,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干脆公开投降匈奴的。但最后也逃脱不了被追杀的命运。

  燕王卢绾是刘邦的同乡,自刘邦浪迹丰沛市井之时,他们就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汉朝开国前,卢绾一直是刘邦的亲信和心腹,但最后也被刘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谋反企图。

  赵王张耳本是刘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谋反被废除王位,贬为宣平侯。

  公元前196年,当另一将领阳夏侯陈豨被逼反叛时,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劝彭越一同谋反,彭越犹豫着没有答应。刘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将他逮捕后处死。

  最残忍的是,刘邦杀了彭越之后,为了威胁警告其他将领和功臣,竟将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再派人分赐给各位诸侯和功臣品尝。功臣们因此更加胆颤心惊。

  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铤而走险,起兵反叛。结果也被刘邦亲自统兵镇压。

  这样,在汉朝建立的短短7年之内,刘邦就利用各种借口,将除远处偏远南方而又势力弱小的长沙王吴芮以外的所有异姓诸侯王相继铲除。

  杀害的原因:

  原因一:统治必然有上下秩序,平等无法统治。刘邦出身卑微,容易被人看不起,做了皇帝后,当然不愿承认别人与自己平等。居于高位的他,不能容忍大臣以提建议之由而实际上是不太尊重他,不让臣下威胁到自己新建立的国家与君主。

  原因二:打江山不同于坐江山,打江山时君主有求于臣将,而坐江山时君主却是要求他曾有求的臣将服从,臣将不知时势不同,仍以打江山时的态度对之,自取灭亡!

  原因三:大臣不知对君主应当感谢。出身低微经过危难的领袖,不能让韩信之流以为他的成功信赖于他,君主不能被认为有欠于别人,不能被大臣认为他的赏赐是应当,否则太危险。

  以上是关于刘邦痛下杀手的详情,如你想了解更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

本文作者:历史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