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发生在什么时候?孟良崮战役简介历史秘闻

2018-05-08 19:00:12

  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的5月,孟良崮战役是国共内战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此战,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魂,在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一举全歼国民党军精锐“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74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此战创造了我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战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这一战役的胜利,是在诱敌深入、持重待机,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于能应付各种可能情况的机动位置这一指导思想下取得的。关键的一着在于,前线指挥员粟裕善于分析敌情的变化,适时而准确地看出了强敌在一定条件下出现了致命的弱点,从而当机立断,迅速抓住战机,毫不犹豫地定下“虎口拔牙”的决心;在战役指导上,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改变了攻歼侧翼之敌的习惯战法,果敢地采取了“中间突破”的大胆行动:利用山区的复杂地形,隐蔽地楔入敌人纵深,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分割包围,连续攻击,不给敌人以喘息整顿的机会;并且严密组织了主攻兵团与阻援兵团的配合与协同,从而达成了全歼和速决。
国民党评述孟良崮战役

  国民党军的战史在评述这一战役时说:共军“在我军云集区内……竟能大胆集中兵力,围攻我七四师,此诚一般始料所不及,亦造成奇袭之基本原因。”

  此役也是粟裕大将指挥的杰出战役之一,被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毛泽东主席曾对粟裕说过“这场战役中国只有两个人没有想到,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我毛泽东!”

  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是谁指挥的实际上,完整的军事指挥权,包括战略、战役和战术在内。比如,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发起前,选择好打哪一路敌人是关键,这属于军事指挥的战略层面,是由司令员陈毅作出决定的;在作战目标确定之后,具体研究如何排兵布阵,这才属于战役指挥的范畴;而在进攻中如何实施攻击,在防御中如何进行作战,则是属于战术方面的内容。如果粟裕负责战役指挥的话,那么他只负责中间这个层面。

  只要理解了“战役指挥”的含义,就会明白为什么华东诸将说,粟裕是“辅佐陈毅同志指挥”;也会明白为什么粟裕本人也说,他是“协助陈毅同志指挥”。华野的最高指挥权由陈毅掌握。

  况且目前许多人认为,毛说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只是指“歼灭东进之敌”战役;而在华东野战军成立前后,军委从未提过“战役指挥权”的问题。从许多华野将领们的回忆来看,陈毅是名副其实的最高指挥员,在战役过程中能够发号施令,重大决心也是由他来定下的。而现存的华野《阵中日记》,有陈毅在战役过程中下达的命令,这些命令都是战役指挥的内容。可见,张雄文说陈毅“被剥夺了战役指挥权”,完全是别有用心的胡说八道。

  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是华野司令员陈毅将军指挥的,粟裕是“协助陈毅同志指挥”。但亦可采用另一种说法,即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了这些战役。在官方的正式说法中,华东野战军是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的,正如东北野战军是林彪、罗荣桓指挥的。但是,说粟裕指挥了这些战役是不准确的。

  在这里谈谈一个问题:对陈毅的军事才能如何评价。应该说,陈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统帅,早在黄桥之战中就能看出这一点。解放战争初期,华东我军能够取得辉煌的战果,关键是陈毅遵循毛主席军事思想,集中优势兵力打大规模歼灭战。如果不是他把山东(后来是华东)的兵力集中起来,哪有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的大捷?在这几场名垂青史的战役中,我军抓住了敌人的分兵冒进,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围歼。这些战役决策是陈毅作出的,如果他真如张雄文所说是草包,怎么能够正确地选择打击方向?张雄文之流说陈毅不会打仗,主要是拿泗县这场战斗来说事。其实,泗县之战如果指挥得当,还是可以取胜的。

  照我第8师指挥员的看法,如果他们手头再有几个团,就完全能够解决泗县之敌。但前敌指挥员宋时轮部署错误,没有在攻城方向集中优势兵力。我们读读《宋时轮传》就知道,那时他指挥战斗的经验很少,打出这样的败仗来并不奇怪。我们也应该看到:当粟裕处于同样的条件下,即天降大雨时进行攻坚战,对手又是敌人的第一等劲旅,他也与宋时轮一样打了败仗。

  看陈毅在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中的表现,能够挑出什么错误证明他不会打仗吗?我们看看这样的两个事实:第一,陈粟两军首次合作的宿北战役,由于粟裕所部出的兵力太少,使我军未能绝对优势兵力,战役中间一度打成对峙状态,有人主张见好就收撤出战斗,正是陈毅咬牙下令继续往下打,才使我军取得了全歼戴之奇的胜利。第二,孟良崮战役最激烈的关头,也是陈毅下定决心打下去,才有我军全歼74师的辉煌大捷。倘若作为司令员的陈毅稍有动摇,这两场战役就会是另外的结局。

  再谈谈应该如何看待粟裕。现在对待粟裕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是象张雄文那样捧上天去;第二种是象某些军迷那样贬到地下。这两种态度都是很不对的。我们看看粟裕在战争第三年的表现:他作为华野的代司令员和代政委,统率数十万健儿与敌人逐鹿战场,相继进行了豫东、济南和淮海大战。这些仗都打得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显示了他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能。粟裕是我军第一流的军事将帅,是毛主席思想哺育出的名将之花,这是绝对不可撼动的历史评价。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粟裕在战争头两年并不是华野统帅,并没有掌握全部的军事指挥权,只是在战役层面协助陈毅指挥作战。

  他真正指挥的战役只有苏中、豫东和济南;而宿北、鲁南、莱芜等是“协助陈毅指挥”;淮海、渡江等是“参与指挥”或“参加指挥”。正如粟裕的夫人楚青所说的,研究和宣传粟裕应该实事求是。如果不顾事实将其无限拔高,尤其是胡乱与其他将帅相比,只能严重损害粟迷群体的形象。我军元帅中排第二、三、四位的几位,早在红军时代就已经名闻天下了,不仅自始至终是野战军司令员,有的还是大战略区的最高军政首脑,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是粟裕不好相比的,贬低他们来抬高粟裕只能四面树敌。

  但是,许多粟迷恰恰就犯了这样的大忌,尤其是别有用心的张雄文之流,为了扬名和发财而故意炒作,把粟裕拔高到令人咋舌的程度:其他野战军司令员都比不上他,最高统帅毛主席也要比他矮三分,连500年来的将帅也无人能比肩。他们得意洋洋地说是“还原真相”,殊不知在当代和后世的人们眼里,此辈都是狂妄无知、愚蠢可笑之徒!

本文作者:历史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