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会议中的宋 美龄发挥了什么作用?历史秘闻
1943年蒋介石受邀参加“开罗会议”,陪同的夫人宋美龄成为他的身翻译。开罗会议上,蒋介石抱有讨价还价的心态并不是很受到欢迎,反倒是宋美龄的外交魅力占了上风,各国的代表对宋美龄感到兴趣。因此,不能忽视宋美龄在开罗会议上的角色作用。那么宋美龄在开罗会议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宋美龄协调蒋介石与史迪威
1942年至1943年之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辉煌胜利,反法西斯阵线各大国首脑研讨战争进程、战后格局便提上了议事日程。1943年1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赫尔邀请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
中国代表团出发前,宋美龄首先协调了蒋介石与史迪威的关系。1942年初,史迪威来华后,主张国民党政府和军队都必须进行改革,实行国共长期合作,援助八路军、新四军,从此与蒋介石结怨。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过程中,史迪威指挥失误,导致中国军队损失五万之众,而他自己则逃往印度,从而更激怒了蒋介石。宋美龄、宋霭龄去拜访史迪威时,宋美龄亲切地叮咛他:“尊敬的将军先生,这是中国第一次作为正式成员参加国际会议,请您帮助协调好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行,我不会让夫人失望的。”史迪威善意地点点头。他多次与蒋介石争吵,都亏得宋美龄调解,所以很敬佩宋美龄的才干。宋美龄又向蒋介石陈述史迪威在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上举足轻重的作用,说服他与史迪威握手言和。
巧妙说服罗斯福协助中国
1943年11月21日上午七时,“美龄号”稳稳地降落在洒满阳光的开罗机场。首脑会议在尼罗河畔华丽的米纳大厦举行。经过六天的讨价还价,三大国彼此作了些让步,终于产生了著名的《开罗宣言》。宋美龄身兼中国代表团的顾问及蒋介石的翻译,自始至终出席了这次会议。
三国首脑先作出了在滇缅公路发动向日军进攻的决定。自从中国远征军败北缅甸后,重庆接受外援的唯一来源,是从阿萨姆基地经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空运线,援华物资骤减。因此,中、美、英三国都迫切需要重新打通滇缅线以增加对华的援助,增强中国继续抗日的能力,减轻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迅速击败日本。但三大国各有打算:美国要求中英两国出兵,收复缅甸;英国只关心恢复在新加坡的利益,不想为中美两国火中取栗;蒋介石则一味等待美、英两国出兵,以保存自己的实力。
中国代表团一到开罗,宋美龄就帮助蒋介石仔细审议了中国提案草稿,将打通滇缅路作为头等提案。然后以他们夫妇的名义,举行了一个邀请丘吉尔一行的茶话会,向丘吉尔郑重提出了在缅甸战场上共同击退日本军队的要求。
茶话会后,蒋介石换上戎装,偕宋美龄去拜访罗斯福。宋美龄在翻译时,巧妙地说服了罗斯福协助中国,要求丘吉尔出兵缅甸。
23日上午开会,蒋介石宣读提案:“目前反攻缅甸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急需英国出动海军控制孟加拉湾;另一方面,史迪威率领中美两国陆军,以钳形攻势进攻北缅的日军,而蒙巴顿指挥五万英军在缅南作两栖登陆。这样,不仅可以收复仰光,迅速打通滇缅路,而且能帮助中国收复华南、华中。”
宋美龄刚译完,丘吉尔马上摇头:“要我们出动海军,恐怕为时尚早吧。”其实,丘吉尔已与罗斯福达成协议,英国先以海军收复新加坡。蒋介石对丘吉尔的老谋深算、不顾中国利益甚为不满。宋美龄怕双方陷入僵局,便机智地从中斡旋,她提醒丘吉尔:“尊敬的首相先生,贵国如果不及时出兵,支援中国物资,打败缅甸日军,那么,英属殖民地印度就有可能落入日本手里,更谈不上新加坡了。”宋美龄又示意蒋介石重提了英国在抗战之初采取弃缅甸保英军的错误决策,最终英军临阵脱逃,致使中国远征军陷于孤立无援而惨败的往事。
紧接着,宋美龄请罗斯福对中国提案发表意见。罗斯福只得表示:中国的提案是不错的,我们三大国都要出兵缅甸,如果让缅甸继续留在日本手里,对我们都不利,至于英国出动海军嘛,要看适当的时候……
丘吉尔考虑到缅甸确与英国有一定的利害关系,再则不可随便得罪中、美两国,所以也勉强作了让步。各国代表对宋美龄产生浓厚兴趣。
几天后,中国代表团又要求收回香港。罗斯福为扩大对中国的影响,支持中国政府的要求,赞成宋美龄的意见,将香港变成自由港。丘吉尔却坚决不同意,狡猾地将话题转移到中国收复由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占的失地上去。
中国代表团还坚持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一视同仁的观点,提出改变1943年1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强调物资分配“欧洲第一”的政策。24日下午,英军参谋总长布鲁克、美军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为此与中国代表团发生激烈争执。史迪威在旁百般调停,气氛才趋向缓和。会后,史迪威邀请宋美龄参加马歇尔举行的午餐会,他给宋美龄写了张便条,提供她向马歇尔陈述增加援华物资的具体理由。
宋美龄见到马歇尔便痛陈利害:“尊敬的马歇尔将军,您还记得我在贵国国会上的发言吗?你们在关心要打败德国时别忘了日本,日本在占领区掌握的资源比德国还要多。何况,中国早日打败日本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利益,在中国战区,你们出钱,我们出人,目标都是一致的呀。”马歇尔无言以对。
之后,蒋介石、宋美龄又去拜访罗斯福。双方主要讨论中国领土的归还问题,并一致同意战后将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可是,当蒋介石提出盟国必须每个月经驼峰线向中国提供一万吨物资时,罗斯福迅即将话头扯到中国的内政上去,即蒋介石用重兵监视陕甘宁边区的问题。宋美龄则设法避开这个敏感问题,紧紧抓住美援问题不放。
经过一番舌战,罗斯福总算答应装备中国九十个师,给蒋介石十亿美元货款,增加援华飞机……
会议期间,各国代表和贵宾都知道了宋美龄是发起研究战后问题“四大国”(中、美、英、苏)会谈的关键人物,也就对她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当宋美龄出入会场、宴会厅,总被人们团团围住,向她提出有关中国的各种问题,她都能从容不迫,应对自如,以致连罗斯福、丘吉尔英国外相艾登等都深感敬佩。
《开罗宣言》于11月26日定稿,在几天后的德黑兰会议上,经斯大林审定后才向全世界公布。然而,德黑兰会议删改了《开罗宣言》。罗斯福与斯大林决定,苏联出兵东北,可以得到东北铁路和港口的特权。这样重大的事情,美、苏首脑居然不征求蒋介石的意见。德黑兰会议后,美国拒绝了给中国贷款,英国则将中英联合反攻缅甸的计划一笔勾销。中国在开罗会议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权益,但也失去了一些主权,国民政府饮恨咽下了一只历史铸就的“夹生饼”。
本文作者: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