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雅尔塔体制?解读雅尔塔在二战后的作用历史秘闻
理解战后雅尔塔体制,对于认识今年9月在我国举行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活动之于维护21世纪亚太和平的意义,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在历史上如何去理解雅尔塔体体制,雅尔塔体制在历史上发挥着什么重要性?一起来看看。
战后的雅尔塔体制是二战后期一些大国如英、美、苏等针对战争遗留的问题进行处理。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以及由此确立的旨在遏制德、日军国主义复活并以此为逻辑起点的战后国际和平秩序和法权体系。
不能将冷战体系与雅尔塔体制混为一体
二战结束初期,英、美、苏三大国在行使雅尔塔权力和战后利益分配上产生矛盾并由此很快导致冷战。双方与各自的盟友签订一个又一个条约并成立互相对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于是,在这些条约及保障这些条约的组织基础之上形成冷战体系。接踵而至的是世界政治中刚刚形成的表现为大国合作精神的雅尔塔体系,被蒙上表现为大国尖锐对立的“冷战”色彩:本来在雅尔塔体系中已解决的德国分治、中国的台湾主权及日本战后地位等议题,都在冷战体系中出了“问题”。
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峰时,以往的敌人成 了朋友,而以往的朋友成了敌人,这使人们将大国合作打败法西斯后的法律成果即雅尔塔体系搁置一边,而只记住了冷战体系。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局势剧变,东西德国统一, “华沙条约组织”解体,这时有些学者便认为,这表明“东西方正式宣告冷战结束,特别是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以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雅尔塔体 系已完全瓦解”。
笔者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这里需要问的是,作为冷战最重要的组织工具,在“北约”没有与“华约”对等自行解体,反而进一步强化的条件下,怎能说“东西方正式宣告冷战结束”?在东欧剧变而远东雅尔塔格局基本未变的条件下,怎能说已为世界提供近50年和平保障的“雅尔塔体系已完全瓦解”?
事实上,冷战与雅尔塔体系是两个内容上完全不同而在时间上又紧密重叠的事物。就产生时间而言,雅尔塔体系产生在先——其目标是制约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复活,冷战体系在后——苏美各自的目标则是争夺世界霸权;就结束时间而言,以德国统一为标志的雅尔塔体系局部解体在先,范围只局限于欧洲;以苏美争霸为标志的冷战结束在后。现实告诉我们,世界范围内的冷战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有所强化,冷战仍是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需要说明的是,美苏冷战,在历史上并不是特例。实际上,19世纪初拿破仑失败后维也纳体系建立不久,就出现过从1815年到1907年的英俄间的从西欧、经克里米亚半岛,再到中亚阿富汗的近百年的冷战。
阅读推荐》》》》》波茨坦会议召开的时间?波茨坦公告内容是什么
此间,除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外,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像样的国际性战争。鉴于德国崛起,1907 年英俄间冷战通过《英俄协定》而暂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出现以制约战败国为目标的凡尔赛体系,与此同时,俄国出现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随着苏联的出现及崛起,西方与苏联之间再次出现冷战。为了消灭苏联工农政权,英国、法国、意大利乃至美国不惜以牺牲凡尔赛体系为代价,怂恿德国再次武装——这其实是19世纪英俄冷战的继续。结果在距上次世界大 战结束仅21年即1939年,便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
与维也纳体系未稳便出现英国与俄国的冷战、凡尔赛体系未稳便发生西方与苏联的冷战情况类似,雅尔塔体系建立并且尚未稳定,美国与苏联之间便开始了冷战。从1946年3月5日丘吉尔以“和平砥柱”为题的富尔敦演说,到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冷战时间持续长达近50年。
美苏冷战,尽管规模巨大,但大体没有突破雅尔塔体系确定的框架。有趣的是,1953年2月2日,艾森豪威尔为了推动对苏冷战,曾无知地“要求国会通过决议,不承认过去与外国政府达成的秘密协定(指雅尔塔协定)”。结果遭到英国和西德的反对,迫使美国政府在2月6日政府和国会公布的决议案中“并未谴责雅尔塔协定本身”,即使这样,该决议案也未能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他试图结束冷战:首先宣布从阿富汗撤军(1986年),接着,在西方不同意对等解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条件下,率先单方面解散“华沙条约组织”(1991 年)。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将冷战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混为一体,在主动结束冷战的同时,也率先放弃雅尔塔体系赋予苏联的权利和义务:同意东西德统一(1990年);从德国、东欧、蒙古等国撤回驻军;1991年4月,戈尔巴乔夫访日,签署《日苏联合声明》,以至在日本北方四岛问题上“互有妥协”;同年8月至9月,苏联政府默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苏联波罗的海加盟共和国独立。
正是戈尔巴乔夫放弃苏联享有的雅尔塔欧洲权利及其相应的义务,才有雅尔塔体系中的欧洲格局的动摇乃至最终解体。另一方面,1999年北约通过 科索沃战争的胜利将西方力量插入俄国传统势力范围即巴尔干半岛,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同年加入北约,这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出现标志着雅尔塔体系中的欧洲格局正式结束。令戈尔巴乔夫意想不到的是,雅尔塔欧洲格局结束了,可他最想结束的冷战不仅没有结束,反而以极不对称的形式再现于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政治之中。
本文作者: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