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旧上海十大名媛结局 有人欢喜有人忧历史文献
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秦怡,正如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所说:“因为她的性格和品质的美,她才能塑造那么多美丽的人物,包括伟大的母亲。”正是基于这种内心深处的美,秦怡成为上海红颜沉香里面最厚重、最醇香的一抹。
如果说旧上海给了大多活跃于此的女星无限风情以外,还有些许风月的遗憾,那么秦怡则是个另类,出身上海大封建家庭的秦怡,延续了旧上海诸多红颜的知性、风情和灵性,但对风尘和风月则全把地抛弃,这或许就是秦怡进步所在。
世纪20年代以后,有名气的美女大都在上海,这也使上海成了二十到四十年代中国最风情、最芬香的城市。这这团沉香交融的空气中,黎明晖算是上海乃至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手了。黎明晖是中国早期流行歌曲摇篮明月歌舞团主持人黎锦晖的女儿,12岁就登台唱歌,她演唱的《毛毛雨》、《人面桃花》等歌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一时。
黎氏家族是中国流行音乐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群人。中国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即是由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黎锦辉创作的歌曲总是先让女儿来唱,这样便成就了黎明晖,使她成为中国歌坛的第一位流行歌星。
出生于江苏的上官云珠到了19岁才开始了她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这一年,她几经辗转来到上海,在蒲石路(今长乐路)庆福里236弄18号拥挤的弄堂房子里,上官云珠开始了她上海滩十里洋场的美丽人生。
四十年代初,上官云珠拍摄了她的电影处女作《玫瑰飘零》,开始在影坛上崭露头角。20世纪40年代后期。她在“左翼”文化运动领导的昆仑影业公司里所拍摄的许多进步影片,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早春二月》、《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等,后来都成为中国著名经典名片,上官云珠,这个旧上海十里洋场洇染下走出来的女子,终于脱胎换骨,凝成一段冰清玉洁的沉香。
初读张爱玲,大多都在那个似懂非懂的年龄,是看不出什么的。只是那种朦朦胧胧的旧上海的小资,象那杯咖啡,蔓延开来,充满整个心情;再读张爱玲,感慨于那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啊……原来在她的洞察世故的冷目之后,也有此感慨!三读张爱玲,心情来自她的情感世界,在看似坚强、高傲的张爱玲背后,一个的情路坎坷,再多的高傲也只能化为无奈。于是,张爱玲精心点燃的那炉香,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熏湿了若干年后你我的眼睛,那刻的红颜沉香,竟是如此的深重。
有关上海的诸多往事中,总少不了那些红颜的影子。她们躲在岁月红尘的深处,眼波流转,巧笑倩兮,与许多年前旧上海鲜活的景象毫无二致。
隔岸凝望,属于岸那边的旧上海的浮华虽说已迷人眼,但浮华背后却是种莫明的痛。那种忧伤的心情味道,我们隔了时光的海寄给了阮玲玉,一个旧上海悲剧女王的戏梦人生。
在旧上海繁华奢靡的浮光掠影中,一个模糊的形象渐渐清晰,她就是王人美,一个在当时以“野猫”之名而享誉影坛的明星。她主演的电影《渔光曲》堪称百年中国电影的经典;她演唱的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七十多年传唱不息;她和旧上海红极一时的影帝金焰的婚恋至今扑逆迷离。而在晚年她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却把成名看成是一生的不幸。
影片《阮玲玉》为我们呈现了陆离的旧上海风貌,以及阮玲玉的传奇一生。张曼玉的袅娜和颓废的华丽真实地把那颗70年前的香魂交到了我们的手上,穿越岁月的沉淀,张曼玉打开了属于阮玲玉的那炉沉香。
潘玉良,可以说是旧上海最为传奇的红颜女子,她扑朔迷离的身世以及迷样的际遇,都让她的名字在她亲手绘制的旧上海画面上定格为一抹亮丽的色彩。
本文作者: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