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学艺术大学:鸿都门学历史文献
原创作者:三国才子,禁止转载。原标题:世界上第一所艺术大学在东汉,它就是鸿都门学
大家都知道,汉灵帝是千古昏君,自己卖官鬻爵,宠信宦官,荒淫无耻,最终搞垮了东汉帝国,鲜为人知的是,汉灵帝还是一个颇具艺术细胞的文艺皇帝,他宠爱的嫔妃王美人死后,他为她写下了《追德赋》与《令仪颂》两篇辞赋,辞赋里一改官样文章的拿腔拿调,显得缠绵悱恻、哀伤婉转,的确是帝王真情流露。可惜这两篇雄文都没有流传于世,让今人无法一睹风采,据说是他驾崩后被嫉妒心强的何皇后给毁掉了。

东汉第一所艺术学院
汉灵帝不但会写诗歌,而且还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专科的艺术学院——鸿都门学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2月,灵帝要自编《皇羲篇》五十章。为了完成这项工作,招用了一些能为文赋之人。本来是要挑选一些既长经学又擅文学的人,由于灵帝没下达有关人选限定的诏敕,结果负责此事的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对能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亦加选用,而且又多引“无行趣势之徒”,暂时让他们待制鸿都门下。这些人来自社会基层,因熟悉地方风土人情和民间轶事而颇受灵帝喜欢。于是在光和元年,就以这批人为基础,设立了鸿都门学,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
汉灵帝时,宫廷政治斗争非常激烈,由于汉灵帝宠信宦官,因此遭到了广大士人出身的朝廷官员的激烈反对。
这样灵帝创办该校的动机很不单纯:培养自己的一套人马,与盘根错节的士人作对,虽然如此,它还是不错的,它一不小心就创造了一项全国纪录和世界纪录:是我国第一所艺术学院,也成为世界成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学院。
大家知道,当今的艺术特长生是很吃香的,高考有加分照顾,毕业后如能成为艺术家更是牛得不行,走穴有钱赚,粉丝一大堆,从厕所出来都有人找签名,放个屁都有人去研究,闹个绯闻都有人去炒作。
历史告诉我们,时代不同,人与人的处境是不一样的。
东汉的文人以研习儒家经典为正统,入学、考试、就业全部靠它。文艺历来被视为不入流雕虫小技,只是下等人才干,倍受鄙视。而搞那些搞文艺的同志也常常是那些贫民子弟,经常搞出一大堆艺术品常常无人喝彩,对自己就业又没多大帮助(别人不会推荐),真的很郁闷!

昏君干预教学理念
风水轮流转,这一切,在光和元年,在历史上最有名的昏君手上给改变了。
灵帝同志虽然在皇帝工作岗位上一塌糊涂,但却是一个爱附庸风雅的艺术家(他会写诗做赋)。由于是艺术学校,因此它的办学宗旨、教学理念、招生方式完全和太学反着来:
太学搞经学研究,它就偏搞艺术创作;
太学不教的,它全教;
太学招收贵族子弟,它偏把机会留给贫民子弟。
咱们就对着干!
如果你是灵帝时期的文艺特长生,那就要特别恭喜你了,因为在领导的亲自关怀下,从鸿都门学走出去的同学基本上都包分配。
唯一遗憾的是专业不对口,不能学以致用。
这也不能怪学校的领导,要知道那时没有各类作协、文联、书法协会可去,搞文艺创作也没什么市场,只能当第二职业玩玩票,。
但汉灵帝同志的思想的确非常解放,也非常仁义,艺术家就不能治理国家了吗?我给你们一份有前途的新工作——从政。
换一般的同志可能会以为又是分到老少边穷地区去搞扶贫开发,或是分到清水衙门去跑腿打杂,会有抵触情绪,但当你进一步了解到你将要分配的工作时,你一定会眉开眼笑的:表现好的,留在中央可以当侍中、尚书,分配到地方可以当刺史、郡守、县令。一毕业,待遇、级别全有了,有车有房,吃香喝辣,还有意见?小子,你就偷着乐吧。
写写文章画张画就能如此出息,这个艺术学院读大发了。

打破教育领域遭反对
鸿都门学开办时间不长,却培养出一大批的文艺骨干,尤其是书法领域,更是人才辈出,如师宜官、梁鹄、毛弘等人,他们擅长书写一种文字与鸟儿结合的特殊象形书法文字——鸟虫篆书,以及楷书的前身——八分书。
宦官们搞政治虽然很失败,但客观上,鸿都门学却勇敢地打破了儒家经典唯我独尊的局面,使得被世人称为雕虫小技的艺术也能等大雅之堂(今天的艺术家吃香追根溯源也得从它说起);其次在讲究身份、门第观念的时代,它能勇敢地扶持贫民子弟,不搞身份歧视,让大家都有平等的入学机会,真是善莫大焉。
这件事告诉我们,不管什么人,如果下决心做一点好事的,也是能行的。
鸿都门学开办以来,受到广大文艺爱好者的热烈追捧,学校的学生一度达到上千人的规模。
群众基础很好,反响很强烈。
还有一些人反响也很强烈,但他们却不是群众。
不用说,你就知道,是没进入黑名单的党人——士人。
不是反响,而是反对,激烈地反对。
也难怪,人家十年寒窗,苦读经书,为的就是步入仕途,现在猛地跳出一拨人对你宣讲读书无用论,而且告诉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道变了,现在当官要凭艺术特长,凭写写画画这一类的雕虫小技,换谁都要骂娘的!

鸿都门学被迫解散
很自然,朝野上下有了激烈的反应,板砖、口水满天飞。
无论是士人还是非士人,这次观点都惊人的一致:皇帝,我们都反对鸿都门学,你就把它关闭吧?
最奇怪的是议郎蔡邕,也上书激烈反对。
要知道,蔡邕可是东汉末期的社会名人,他是有名的书法家、文学家。他本人更是多才多艺,什么天文、经学、辞赋、音律、历史无一不精。
一句话,他是艺术圈内人士,按说对于弘扬文艺的鸿都门学应该热烈拥护才对,他怎么会反对呢?
如果仔细考察他的成长路线,这一点都不难理解:他出身于世家大族,能有今天的位置,走的是苦读儒家经典的传统路线,并不是靠艺术才干这一类野路子起家。
一句话,他思想很传统。在他看来,文艺那玩意儿,也就只能当副业搞搞,不能当饭吃,上不了台面的,更不用说是治国安邦了。
其实还有一点,他没明说:凡是宦官支持的,我们都反对;凡是宦官反对的,我们都支持,而鸿都门学是灵帝在宦官的怂恿下创办的。
就是这样。
皇帝自然不会采纳。
老子好容易才干一番事业,辛辛苦苦创办一所大学容易吗?你说废就废,你说关就关啊?再说,这也是为你们文人撑了腰,开了就业门路啊,这么不领情啊?
看蔡邕烦不胜烦,于是灵帝找了个理由,把蔡邕打发到北方从军。
鸿都门学虽然盛极一时,但到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不得不为党人平反,鸿都门学也遭到朝廷官员更激烈的反对,最终被迫解散。
此篇文章是中国历史网合作作者原稿,未经中国历史网的明确授权和许可,任何新闻媒体不得对该文章非法予以复制、转载、链接和传播,中国历史网将依法追究违者的法律责任。
本文作者:历史网
-
Tags: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学艺术大学 鸿都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