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同年”指的是同龄人吗历史文献
2018-05-26 13:30:15
同年,指古时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年龄未必相同。唐代同榜进士称“同年”,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清代科考先后考中的,其考中之年甲子相同,也称“同年”。
他们互称年兄年弟,不会全都有什么深交。但同年一说倒是个攀交情的好手段,宰相和县令之间够呛,二者差距太大。但县令和知府御史之类的攀交情就可以拿这个说事,不然贸然登门人家还真未必肯见。有了借口之后对方多少难免卖几分面子,同年之谊有数百人,你无端慢待了一个就寒了众人的心。
而且同科之人都算是主考官的学生,彼此多少有些情分,再加上一起入仕,官场新丁们免不了互相扶持走过最初一段时间,有几分共奋斗的意思,一群从底层爬上来的交情了往往少了几分功利,也多有些比较温馨的回忆。正因为这样他们一般走的比他人近些,出了事,尤其在不危害自己根本的时候,往往互相帮持,高官如果升迁官员的时候当然会优先照顾自己的同年们。
最后,古代交通不便,赴次考往往要耽误很多时间鞍马劳顿舟车辗转,还要预防各种意外提前打出时间量,所以耗在路上半年的也不是没有,一路上赴考举子结伴同行,到京师后同宿客旅,都会生出很多惺惺相惜的朋友。
情谊上至少相当于现在的校友,要是同乡或者志向相投甚至有所恩惠的就更铁了。
本文作者:历史网
-
Tags:古代同年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