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世纪消失的国家有哪些历史文献

2018-05-25 16:00:10

  世界百年变化,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惨痛冲刷,曾经的大国已经四分五裂。从1916年到2016年这一百年间,让我们回顾那些曾经的消失的国家。

20世纪消失的国家有哪些

  一、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是欧洲传统强国(俄、英、奥、法、普、西)之一、也是当时世界八大列强(英、法、德、美、俄、奥、意、日)之一。是地跨中欧、东欧、南欧的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国土面积之辽阔、在当时欧洲排名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总人口数量之众多、稍逊于俄罗斯和德意志,位于欧洲第三;机械仪器制造业之繁荣、和钢铁军火工业之雄厚,排位世界第四,仅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之后;其资源总储备之广泛、和动员总兵力之庞大,亦是欧洲第四,只少于俄罗斯、德国和法国;而农产品种类之繁多、和原油产量之丰富则是超越拥有精致农业的法国和以粮食出口为导向的俄罗斯,位居全欧之冠;最后,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的工艺之先进更是遥遥领先其余列强,雄踞世界第一。

  奥匈帝国的全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王冠领地。这个双君主国家于1867年组成,由哈布斯堡帝国发展而来。分为奥地利和匈牙利两部分。在1918年,帝国分裂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该国是1958年2月1日由埃及与叙利亚合组的泛阿拉伯国家。原来的计划还包括伊拉克在内,但因为局势不稳定而未加入。1958年3月8日,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后来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以合众的形式加入,整个联盟因此更名为“阿拉伯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rabia)。由于埃及的个别霸权主义政策,1961年9月28日叙利亚宣布退出,12月北也门也退出,但埃及仍然保留这个国号直到1972年为止。

马里联邦

  三、马里联邦

  1959年4月4日,法属苏丹和塞内加尔两个自治共和国决定在法兰西共同体内结成联邦,首都设在达喀尔,总统由莫迪博·凯塔担任,以古代马里帝国的名称命名为“马里联邦”。1960年6月20日,该国宣布完全独立。

  但是不久之后,塞内加尔和苏丹就因为是否应当退出法兰西共同体出现政治分歧。8月20日,塞内加尔宣布退出马里联邦,保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苏丹则保留了“马里”这个名称,并于次月宣布退出法兰西共同体。

西印度群岛联邦

  四、西印度群岛联邦

  该国是在1958年1月3日至1962年5月31日间短暂存在的加勒比海上的联邦。该联邦有数个英国殖民地组成。英国政府期望该联邦,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政治实体,然后很快像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一般,脱离英国,成为独立国家。但很快联邦因为内部的政治纷争而被迫解散。

南斯拉夫

  五、南斯拉夫

  1929年-2003年建立于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以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独立的塞尔维亚族所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经两次巴尔干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及周边诸小国,吞并原来从属于此二帝国的各弱小民族聚居地而形成的国家。

  二战爆发后倒向轴心国,1941年被德国侵略。为此南共成立反法西斯游击队。经过长期奋战,被王国政府宣布为非法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解放南斯拉夫全境,并于1945年12月22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素有“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形容。

  1992年至2006年间,南斯拉夫除了塞尔维亚人之外的各民族纷纷独立建国,此国家逐渐解体,南斯拉夫也随之成为历史名词。

捷克斯洛伐克

  六、捷克斯洛伐克

  该国是1918年10月28日至1992年12月31日存在的共和国,原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后更名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0年)和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8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世界第七大工业国,仅次于美国、苏联、德国(德奥合并后)、英国、法国、意大利,高于日本、西班牙。

  在1992年6月的大选中,公民民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两个政党分别在捷克和斯洛伐克获胜。同年11月25日,两个共和国领导人经过协商,决定将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分离,并经联邦议会通过解体法,规定自1993年1月1日起两个共和国分别成为独立的主体国家,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均为捷克斯洛伐克的继承国。从此,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不复存在。史称“天鹅绒分离”。分裂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国旗由捷克共和国使用。

苏联

  七、苏联

  该国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是一个由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国家。苏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占有东欧的大部分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等国接壤。苏联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与美国并列的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苏联宪法规定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权力高度集中,并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的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成为了与美国并称的世界超级大国,随即世界进入到两极格局的世界格局,苏联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之后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在1946年3月正式拉开序幕。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12月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着苏联不再存在。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人初从属于罗姆苏丹国,后在小亚细亚独立建国,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西部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阿尔及利亚,东抵美索不达米亚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之苏丹与也门。自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

  1299年突厥人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一战中奥斯曼帝国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之后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欧洲势力,于1923年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1922年11月1日,苏丹制被废除,最后一任苏丹穆罕默德六世于11月17日离开土耳其。新成立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在1923年签订的《洛桑条约》得到国际承认。1923年10月29日,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锡金

  九、锡金

  印度锡金邦(Sikkim)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中国西藏、不丹和尼泊尔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全境海拔几乎都在1500米以上。南部为肥沃的谷地,北部为山区。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锡金从7世纪到1890年的1200多年属于西藏的领地。中国古籍中,古代锡金名为哲孟雄,原为世袭君主国。1975年在印度的主导下全民投票成为印度的一个邦。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为锡金现任(第13世)国王,现流亡美国。该邦面积约7096平方千米,在印度各邦中的土地面积大小排名为倒数第二,仅大于果阿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2005年正式承认了锡金为印度的一个邦的既成事实。

英属索马里兰

  十、英属索马里兰

  索马里兰 (索马里语: Soomaaliland) 位于非洲之角索马里的西北部,曾受英国统治。1991年5月,索马里北部属迪尔族的诸部落宣布独立,成立索马里兰共和国,目前占有原索马里十八个省中的五个。该国大致位于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和亚丁湾之间,面积137,600平方公里,首都是哈尔格萨。

  历史上该地区称“英属索马里兰”,是英国保护国。1960年6月26日该地区独立为索马里兰国,之后即与7月1日独立的意属索马里兰合并,成立“索马里民主共和国”,总理伊布拉辛·埃加勒出任索马里政府内阁部长。1967年,他当选索马里总理,但于1969年被政变推翻。

  主要成员为伊萨克氏族的索马里民族运动(Somali National Movement -SNM)随后为1981年成立于英国伦敦,198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迪雷达瓦成立总部致力于索马里的独立运动。

  1991年索马里中央政权崩溃之后,索马里民族运动随即控制了索马里西北部地区,并在同年的5月18日索马里西北部地区宣布独立为“索马里兰共和国”,并认为自己是之前曾短暂存在的“索马里国”的继承者,但并未获得国际承认。

图瓦共和国

  十一、图瓦共和国

  图瓦共和国(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Тува;图瓦语:Тува Республика;英语:Republic of Tuva)是俄罗斯的联邦主体之一,属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管辖,首府为克孜勒。图瓦共和国原属中国,其国土在中华民国时期之前,是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1914年沙俄强占乌梁海,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收复中东部三十六佐领,但不久又被迫撤退。从此,乌梁海东部九佐领之地,属今蒙古国,中部俄占二十七佐领之地,于1924年宣布成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26年改称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加入苏联的俄罗斯联邦,享有自治州的权力。

本文作者:历史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