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生平事迹 柳永的雨霖铃历史文献
名人语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
柳永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以毕生精力从事词的创作,尤其擅长撰写韵律谐婉,语言通俗,句子长短不一的慢词,对宋词体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名人历史】
柳永(987年-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因为排行第七,所以俗称柳七。他是福建崇安人。他在晚年才考中进士,任屯田员外郎,所以世称柳屯田。
柳永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充满坎坷。1017年,他赴京赶考,但没有考中。为此,他填了一阕词,其中有一句“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意思是说:功名 不是强求的,这次运气不好,下次也许会如愿以偿。等了5年,柳永第二次赴京应试,但还是没有考中。他就写了一首《鹤冲天》。这是一首发牢骚的词,大意是 说,我没有考中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学,得到社会承认就行了。我要那些浮名有什么用?还不如用它来换成美酒,纵情浅酌低唱。柳永的这一首《鹤冲天》 被配上音乐后,很快唱遍了大街小巷,也传到了宫里。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听了很不高兴。又过了三年,柳永再次参加考试,终于以他出众的才华脱颖而出,但宋仁宗 在圈点放榜时,想起了柳永那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词,就把他的名字勾掉了。从此后,柳永终日流连于歌楼舞榭,他的文学天赋予丝竹管弦产生了强 烈的共鸣,他所创作的词大多是反映文人学士在宦途潦倒后的悲愤和不满的情绪,表达他们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思想。另外,还反映被压迫的市民们的生活,大胆地 运用市民的语言,描写都市风情。这样,柳永的词就突破了传统词的狭窄的题材范围,使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内容。与此同时,柳永为了开拓词的题材,适应内容的需 要,就在唐代民间曲子词的基础上,又吸收宋初民间乐曲的长处,采用铺叙的手法,形成了以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为其特色的慢词。柳永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 使慢词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成熟文学样式。其中,《雨霖铃》就是柳永的慢词代表作。
柳永在《雨霖铃》中这样写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全词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表达他和爱人难以割舍的离情。不难看出,这是柳永在仕途上失意,不得不离开京师而远行时,他的抑郁心情与失 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更感到生活前途是那样的黯淡无光。此词写作技巧相当高明,全词结构非常自然,如行云流水,离别之情被描绘得极其生动。其 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成为千古名言。
柳永一生创作了200余首词,而且是好词迭出,除《雨霖铃》外,另有《八声甘州》、《望海潮》等,均负有盛名。由于柳永的慢词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突破,所以在文坛影响很大。在北宋时期,“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柳永不愧是一位里程碑式的词作家。
本文作者: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