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名人李清照 李清照生平事迹历史文献
名人语录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绝句》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在艺术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为“易安体”,她也因此成为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名人历史】
李清照(1084年-约1151年),号易安居土,出生在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一个很有名望的书香世家。李清照出世后,父亲上京为官,母亲把全部心思 都放在对她的教育上,不仅教她认字习字,还经常给她讲古书上的故事。李清照天资聪明,不但认字很快,还在习字之余,刨根问底,非要母亲讲清那些故事的来龙 去脉。
当时,在宋代一流的文学家中,有不少人与李清照的父亲来往甚密,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秦观、陈师道等,他们都是诗人兼词 人。在父亲将李清照母女俩接到京城后,李清照听着这些文学家谈古论今,吟诗咏文,神往不已。偶尔,父亲会将女儿习作的诗文拿给朋友看,他们都惊叹不已。往 后,在论诗文时,这些友人常常把李清照叫出来,让她在一边旁听。在大家的赞扬和鼓励下,李清照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更浓了,写作也更勤奋了。少年李清照不知不 觉地向一流文人看齐,用他们的标准来塑造自己。她如饥似渴地阅读浩繁的文史书卷,同时,习字、练画、理琴、下棋、写诗、作词,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也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尤其爱好金石之学。婚后,他们 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李清照与丈夫一起唱和诗词,欣赏金石拓片,共同致力于收藏金石古器、名人书画和历代图籍。赵明诚幼年拜读过欧阳修的《集古录》,感触 颇深。他成年后发现《集古录》尚未完备,编撰体例也不尽合理,就决心以毕生精力来搜集、考证金石刻辞,写一部完备的《金石录》,泽被后人。自幼饱读诗书的 李清照,完全理解丈夫的抱负,并全力支持他。她经常协助赵明诚考订彝器、碑铭,又进行研究。要完成这一项学术伟业,需要搜集大量的实物和文字资料。李清照 经常陪伴丈夫出入于大相国寺,搜求汉唐碑碣。每有收获,两人都欣喜若狂,回家后反复鉴赏,然后撰写跋,详加考订。
然而,天有不测风 云,人有旦夕祸福。1129年8月,赵明诚突然病卒,李清照悲痛欲绝。李清照刚为丈夫办完丧事,金兵又紧逼入侵。此时,”仅存喘息”的李清照,手头还有从 青州旧居运来的书籍两万卷,金石刻两千卷和其他文物家产。数目如此巨大的文物尚不知如何安置,又有人诬陷赵明诚生前以玉壶投献金人。亡国之恨,丧夫之痛, 通敌之罪,灾难一齐向李清照压来。身体羸弱的李清照只得捐出家中所有铜器,以洗清赵明诚的罪名。然后,她沿着宋高宗逃窜的路线,辗转流亡在越州、四明、杭 州等地。而她手头的珍贵文物又引来无数人的觊觎:有官军李将军的强行霸占,有御医王继先的廉价购买,有邻居钟复皓的掘壁偷盗,更有不择手段的张汝舟的野蛮 骗婚。张汝舟骗婚后,由于文物一时未能到手,就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李清照不堪折磨,告发了他曾经骗取官职的恶行,使他受到了惩罚。但是,李清照因告发“亲 人”而受牢狱之灾,后来在友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出狱。 李清照在助夫编撰《金石录》后,不幸的遭遇使她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她在感叹身世的同时,跳出闺情词的创作,风格不再同《醉花阴》那样“人比黄花瘦”了,而是更多的关心现实,怀念故国,渗透着爱国情感。“故 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等词句,都是脍炙人口。
“李清照传世有《漱玉集》,共存词60首。在中国文学史上,她被推崇为宋代婉约派”词家的宗主。
本文作者:历史网
-
Tags:历史上的名人李清照《李清照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