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精神的颂扬家: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历史文献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捷克诗人,生于布拉格郊区一个工人家庭。少年时期经历了民族独立和俄国十月革命。中学没毕业就投身新闻工作和文学事业。19岁发表处女诗集。作品有:《只有爱》、《无线电波》、《泪城》等。
文采洋溢
早期由于受西欧哲学思想和各种文艺流派的影响,塞弗尔特在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上接受了纯诗主义、超现实主义,明显出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倾向,主张诗 人离开社会斗争的漩涡,去追求“纯粹的诗”,宣扬诗的“自我表现”的魄力。20世纪30年代以后,塞弗尔特进入创作成熟期,尽管诗中还残存着怀疑主义和悲 观主义的痕迹,但是诗人已不甘心孤独和囿于自我。50年代以后,作品融入诗人饱经人世沧桑后的深沉思考,对人生真谛的内心感受和对诗人使命的真诚认识。
在诗集《妈妈》中,诗人以无限深情歌颂了母爱。这些感人的诗篇可以使我们品尝出妈妈眼泪的苦涩和乳汁的清香,唤起我们童年的温馨回忆和淡淡哀伤。《妈 妈》的动人之处在于诗人以独特的声部——童声来歌唱,《妈妈》的抒情主体是一颗稚气的童心。在被诗的纯情陶醉之余,我们力
求寻找它的魔力所在。在《妈妈》 中,语言似乎消失了,技巧也不见了,剩下的是一片真情、一曲旋律。要不是反复吟咏,你会忘记这是诗。朴实自然、明白如画的语言,表达着质朴纯真的感情。 获奖理由
“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垂世名言 “
在这个世界上我留着为了做你的百合花,玛丽。它们比小羊的脚爪更害羞并惧怕每一次风暴。当我想睡去的时候,青草可以闭上我的眼睛并对着那上面的你。再见,再见。柔软而安慰的雨洗去你脸上的光辉,明天的醒来会很美。” ——《在这个世界上我留着》
光辉品格
艺术在塞弗尔特心中是神圣的,他将自己的灵魂注入了诗中。正因为如此,他才不畏强权,凭着自己的艺术良知竭力反对当时国内文坛的千人一面、死水一潭的局面。他还带头批评当局的文艺政策和个人崇拜,因而受到公开批判,导致多年创作中断。
本文作者:历史网
-
Tags:人类精神的颂扬家: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