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名人历史故事概述历史文献

2018-05-21 17:30:13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不久,父亲去世,靠祖父辛赞抚养长大。那时候,辛弃疾的家乡已经 沦陷在金朝统治者的手里。他祖父辛赞虽然在金朝统治区做过几年地方官,但在心里却一直想着宋朝。辛赞经常给辛弃疾讲述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还不时带着他登 上高山,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一切都给辛弃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辛弃疾名人历史故事概述

  辛弃疾长大后,不仅很有才学,而且体格魁伟,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 人。他决心继承祖父的遗志,投身于抗金斗争。1162年,辛弃疾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带领他们一起去投奔自号为“天平节度使”的起义军首领耿 京。辛弃疾劝耿京归附南宋朝廷一同抗金,耿京同意了,就派辛弃疾去南宋都城临安进行接洽。没想到,耿京手下有一个名叫张安国的军官,贪图金人的赏赐,勾结 另一个将领,趁耿京没防备,闯进营帐把耿京杀了。张安国投奔金军后,金朝将他封为济州(今山东巨野)的州官。起义军失去了首领,又不甘心跟张安国投降金 军,大多数人都散伙走了。

  辛弃疾听到这一消息后,又是心痛,又是气愤,发誓一定要除掉叛徒张安国,为耿京报仇。于是,他带领50名勇士,一路骑马连夜向济州飞奔而去。队伍到了济州官府,张安国正在设宴请客,一听是辛弃疾来了,既心虚,又不知道辛弃疾的来意,就吩咐侍卫让辛弃疾等人进来。

  辛弃疾带着50名勇士闯进济州官府大厅,二话没说,就一拥而上,把张安国等叛徒捆绑起来,拉出了衙门。等到济州兵士赶来时,他们已经把张安国缚捆在马 上。那些兵士见辛弃疾身材魁伟,神色威严,一身正气,一个个都没敢动手。辛弃疾大声地对兵士们说:“你们都听着,朝廷大军马上就要到了,谁愿意抗金的,就 参加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吧!”

  济州的很多兵士原来是跟随耿京的,经辛弃疾这么一号召,没过多久就有上万名兵士加入到辛弃疾的队伍中来了。辛弃疾带着大批人马,押着叛徒张安国,直奔南方。

  辛弃疾把叛徒押到建康后,南宋朝廷就将张安国斩首示众。不久,辛弃疾又夜闯敌营,他的英雄行为传遍大江南北。他又被派到江阴(今属江苏)去做官。可是, 辛弃疾随后多次提出的抗金主张都没被朝廷采纳。后来,他虽然做了几任地方官,还创建了一支“飞虎队”,但始终无法实现北伐中原的愿望。

  除投身于爱国的战斗事业外,辛弃疾的诗词也很有名,尤其擅长写词。他著有《稼轩长短句》,收集词作600多首,数量之多是宋代之冠。他的词继承苏轼的风格,豪迈奔放,激情澎湃,中心主题是御敌爱国。他在文学史上与苏轼一起被合称为“苏辛”。

  辛弃疾晚年重病缠身,于1207年9月10日与世长辞。

  名人语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他投身爱国战斗的行动和抒发爱国情怀的不朽词作,一直蜚声文坛。

本文作者:历史网
阅读延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