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的南海历史历史文献
位于中国海南岛东面和南面海域。包括数百个由珊瑚礁构成的岛、礁、滩、沙和暗沙。依位置不同分为4群:东沙群岛由东沙岛和附近几个珊瑚暗礁、暗滩组成;西沙群岛由30多个沙岛、礁岛、沙洲和礁滩组成,以沙岛为主;中沙群岛由20多个暗沙和暗滩组成,一般距海面10~20米,大多尚未露出水面;南沙群岛由200多座沙岛、礁岛、沙洲、礁滩等组成,其中曾母暗沙是中国领土最南端。
历史上的南海诸岛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这些岛屿礁滩
据古籍记载,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分布在辽阔浩瀚的南海海洋上,是中国南海诸岛的主要组成部分,习惯上合并称为西南中沙群岛。
226年 东吴孙权派朱应、康泰出访东南亚各国,船队航经南海到达扶南(今柬埔寨)等国,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康泰回国后根据经历所写成的《扶南传》,对南海诸岛的地理情况作了准确的记载。
789年 中国已把南海诸岛称为万里长沙”和“千里石塘”(即今南沙群岛)列入中国版图
1178年 南宋周去非《岭南代答》成书,载:“…东大洋海,有长沙、石塘数万里”,此中的“长沙”、石塘”指的就是南海诸岛。长沙是以沙岛为主的珊瑚岛,石塘是以环礁为主的珊瑚礁。
1225年 赵汝适《诸蕃志》成书,指出:“贞元五年(公元789年)以琼为督府,今因之。…至吉阳(今三亚市),乃海之极,亡复陆涂。外有州,曰乌里,曰苏吉浪,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渺茫元际,天水一色”,这里不但指出了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是我国的南海诸岛,而且也说明,早在唐代已经将西南中沙群岛划归海南岛的振州(宋时改为吉阳军)管辖。
1279年 元世祖忽必烈派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据考证,郭守敬在南海的测量点就是黄岩岛。
1292年 元世祖忽必烈派遣了一支远征船队到爪哇。航行记录记载,该船队经过了“七洲洋”和“万里石塘”。
1425年至1430年之间 航海家郑和的部下绘制的详图上记录了这两个群岛的位置。帕拉塞尔群岛被称为“石塘”和“万生石塘屿”,斯普拉特利群岛被称为“石星石塘”。后来,明朝一本关于海产和地理的名叫《海语》的书籍也相当清楚地描述了这两个群岛的位置。该书清楚地写道,“万里长沙”位于‘万里石塘’的东南方。这一描述与南沙群岛确实位于西沙群岛东南方的事实一致。
1730年 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书中,描述了两个群岛的地理位置,并在他所绘制的插图《四海总图》中绘出了这两个群岛。
1748年 英国军舰“斯卡伯勒”号在黄岩岛触礁沉没.
1816年 越南嘉隆皇帝把西沙群岛兼并皆侥习嫱肌?
1838年 越南明命皇帝顺化宫廷出版的《大南详图》首次记录了西沙群岛,并对列在地理书中的130个岛屿附有一个粗略的说明。
1867年 英国海军探海图局编制《中国海指南》:海南岛渔民报告大现岛东北10英里有一滩,打水40英尺不见底,已在那个方位发现”。
1883年 德国有一探险队到南沙群岛调查测量工作。清廷即时向德国政府提出抗议,主张南沙群岛属于中国领土。德国自感理短,停止调查工作。
1907年 日本商人西泽吉次强占东沙群岛。悬挂日旗,改岛名为『西泽岛』。大肆开发该群岛的鸟粪石与海产资源。清廷向日本驻粤领事提出交涉。日本自知理屈,乃承认东沙群岛是中国领土。由清政府赔偿日商西泽开发时的费用十六万元。但扣抵了中国渔民的损失三万元,实付十三万元。宣统元年(1909)六月签条款;十月清廷派员接收,正式收回。
1909年5月 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水师官兵、官商、测绘学生、化验师、工程师、医生以及各种工人共170余人,分乘“伏波”、“琛航”和“广金”3艘军舰到西沙群岛巡视勘察。对西沙群岛的15个岛屿进行了调查、测绘,逐一命名,勒石竖旗。
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的历史与现状 南海诸岛地图
6月6日 由于没有任何物质的标志表明越南人拥有西沙群岛,使得清朝广东总督派遣两艘巡逻艇到这一地区进行巡逻。他们绘制了一张该地区的地图,24小时内便离开了该群岛。
1917年 日本人平由末治等组队前往南沙群岛的太平岛、双子礁等处调查矿产。海利公司商人何承恩向广东省长公署申请在西沙群岛采取磷矿及海产物。
1918年 日本拉沙磷矿公司派遣退伍军人海军中佐小仓卯之助率十六人乘一艘58吨的旧式船“报效丸”号到南沙群岛“探险”,妄图寻找“无人之地”,以扩大日本帝国的版图。他们一到南子岛及碰见中国渔民,才知道这是有主之岛。通过和我国渔民的笔谈,他们知道许多岛都有中国名称,根据渔民绘的草图,他们到达过太平岛、南子岛、北子岛、西月岛、三角岛等5个岛,擅定13个岛的日本地名
1919年 商人邓士瀛申请开垦西沙群岛中之和五岛,从事种植业。
1920年 日本又编第二次探险队,详细调查鸿庥岛,景宏岛和安波沙洲等,探明各岛蕴藏有丰富的磷矿。此后,日本人恒藤规隆博士擅自将我南沙群岛命名为新南群岛(Sinnan Gunto)。在太平岛修筑码头、轻便铁道及房舍等设施,准备开采磷矿。
1921年 日本商人诱惑一个名叫何瑞年的中国人申请成立西沙群岛实业公司。在中国政府授权何的公司开发西沙群岛的资源时,该公司偷偷将权利转让给了日本商人。 1927年,鉴于广东反日运动的高涨,日本商人悄悄地从这些岛屿撤退了。
1925年 法国船只“德拉内桑号”为了在这个群岛上寻找储量丰富的磷矿床对这一地区进行了科学勘探。关于这次探险的公开报道使得人们对西沙群岛产生了经济上的兴趣,一些日本公司开始向在越南的法国殖民当局申请开采那里的磷矿。可是,由于发现此项生意并非特别有利可图,日本人后来放弃了经营此项业务的公司。
1927年 曾于1925年被派往西沙群岛探险的法国船只“德拉内桑号”被再次派往南沙群岛去执行一个相似的使命。
1928年5月 广东省政府组织建设厅、实业厅、民政厅、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广东省陆军测量局、中山大学、两广地质调查所等单位专家共15人,由中山大学沉鹏飞教授率领,乘“海瑞”舰抵达西沙群岛调查,于6月6日回广州。调查内容包括西沙群岛永兴岛等的位置、交通、地形、地质、土壤、气候、海流、物产(动物、植物、矿物)和水产等。调查结果,由沈鹏飞编写成《调查西沙群岛报告书》,同时,还印制了《西沙群岛图》。两广地质调查所朱庭祜在该所的年报(1928年)和《中国地质学会志》(1929年第2期)发表《西沙群岛鸟粪》和《广东西沙岛鸟粪之积储》论文。省民政厅方新在《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月报》1928年第10卷第13期发表的《西沙群岛调查记》一文中,提出了移民西沙群岛和开发西沙群岛的意见。
1930年 法国炮舰"马立休士"号测量南沙群岛的南威岛时,岛上即有中国居民三人。
1931- 1933年 法国先后占据我南海九岛,包括安波岛(Caye d"Amboine)、安威岛(Spratly)、太平岛(Itu Aba)、鸿庥岛(Namyit)、南钥岛(Loaita)、中业岛(Thitu) 、北子礁(NE Caye)、南子礁(SW Caye) 、杨信沙洲(Lan Kian Cay)。
1931年12月4日 法国突然代表它的保护国越南对西沙群岛提出主张。当天,法国外交部给中华民国在巴黎的公使馆送去了一份照会,声称越南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该照会是以历史事件为根据的。这些历史事件包括1816年越南嘉隆皇帝正式统治这些岛屿和1835年明命皇帝派遣他的一些臣民在其中一个岛上建造了一座塔并立了一块石碑。
1932年6月15日 驻越南法国总督通过“第156/SC号法令”把西沙群岛变成了承天省的一个行政单位。
1932年7月27日 中华民国政府外交部指示它在巴黎的公使馆向法国外交部提出抗议,拒绝法国对西沙群岛的主张。
1932年9月29日 中国照会提及了1887年的中法界约和广东省政府批准中国人勘探这些岛屿的资源的申请。该照会还提及了中国人长期利用这些岛屿以及法国暗示中国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的“香港远东气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法国代表团以及其它代表团要求中华民国政府在西沙群岛的其中一个岛屿上设立气象站。关于法国照会中引证的越南控制这些岛屿的证据,中国的照会要求法国政府确定被(越南人)指称建造有塔和立有石碑的具体岛屿。此外,照会还指出,当越南人指称的行为发生时,中国仍然是越南的宗主国,附庸国专横地占领其宗主国的领土是违反逻辑和常识的。
1933年4月7日 法国人一支由三艘船(“警报号”、“观象仪号”和“德拉内桑号”)组成的探险队。强占南沙9岛时,见各岛居民全是中国人,南子礁上有7人,中业岛上有5人,南威岛上有4人,南钥岛上有中国人留下的茅屋,水井、神座等,太平岛上有一中国字牌,指示储粮处所。
1933年7月21日 法国政府通过第4762号法令,把6个岛群置于它的控制之下,并把它们划归巴地省管辖。日本政府提出了抗议,声明说“(该6个岛群)从1917年起,就被天皇政府支持的日本臣民所占领”。
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的历史与现状 南海诸岛地图
1933年8月4日 中华民国政府照会法国政府,在对该事件进行调查期间,它“对法国所说的占领保留自己的权利。”
1933年9月27日 法国外交部给中国驻巴黎公使馆递交了一份照会,回复1932年的中国照会。该照会说,1887年的中法界约不适用于西沙群岛,因为这些岛屿在界线以东200海里处,该界线应该被认为是局部的,只适用于越南北部的芒街地区。此外,法国的照会还说该界线穿过了越南中部,使的该地区以及很多的越南岛屿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还进一步声称,中国意欲吞并该群岛是1907年水师提督李准的海军分遣舰队被派往西沙群岛进行调查的时候的事,而越南人早在1816年就主张这个群岛了。至于法国代表团在香港远东气象会议上的行为,法国的照会说那是一个科学会议并不涉及政治问题。对于1932年9月29日中国照会上提出的其它理由,该照会则没有回应。
1934年3月20日 中国再次指示驻巴黎公使馆向法国提交了一份照会驳斥法国的理由。关于界线,中国指出该条约特别提到了“群岛”,当然与越南大陆的中部没有任何关系。该照会还清楚地提及了界线以东的岛屿以及该条款并没有提出任何例外这一事实。关于越南1816年对西沙群岛所谓的占领,中国的照会再次提请法国注意当时的越南是中国的附庸国这一事实,而且中国史籍对该群岛的记载要远远早于这个时间。最后,中国的照会还指出,实际控制是中国在近年间才实行的。
1935年1月 中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将黄岩岛(当时称“斯卡巴洛礁”,是南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中国版图。
4月 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上述各岛、礁、滩、沙洲等的名称和位置,并按照我国历史文献关于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的概念,明确画上东沙、西沙、南沙(今中沙)、团沙(今南沙)群岛为我国所属岛屿。这是我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实施主权的明显表示。这一正式被称作“中国南海诸岛”的国家实施,在国际上并未遭到任何国家的反对或争议。
1939年3月20日 日本进占东沙群岛。进而迅速取得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将之改名为『新南群岛』,日本政府在第112号告示上宣告占有南沙群岛,并归台湾总督管辖,隶属高雄县治。
1946年 菲律宾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
1946年9月 国民党政府派海军司令部海事处上尉参谋张君然三下南海,四进西沙
11月3日 协助进驻西沙群岛的舰队副指挥官姚汝玉乘“永兴号”驱逐舰登临永兴岛
1947年4月 中国政府对西沙群岛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学术性调查。调查人员有中央各研究单位专家8人,中山大学地理系、生物系教授等4人。调查团乘海军“中基”号登陆舰于4月3日从上海出发,22日到达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在永兴岛、石岛和东岛共调查了10天。参加本次调查的专家王本"和高存礼发表了《西沙群岛磷矿》一文。
本文作者:历史网
-
Tags:新中国成立前的南海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