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的文化水平如何 物尽其力人尽其才历史文献

2018-05-09 19:00:13

  梁山好汉大多都是看破官场黑暗,摆脱官场制度的束缚而逼上梁山,但你知道梁山好汉各个都是什么样的文化水平吗?下面中国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讲讲各位梁山好汉的文化水平。

梁山好汉的文化水平如何 物尽其力人尽其才

  梁山好汉的业务分工比较细致科学,基本达到了人尽其才,上山前学的什么专业,上山后基本上就被安排在什么岗位。有专门马战的,有专门步战的,有管后勤的,有管营销的,有开酒店的,有打探消息的,有做衣服的,有打兵器的,有医人的,有医马的,有管纪检的,有管组织的,有管财务的……

  一百单八将的分工细致而科学,可谓物尽其力,人尽其才,基本达到了领导干部的“专业化”要求。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梁山好汉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属于“大老粗”,除了宋江林冲偶尔能吟几首诗,卢俊义柴进燕青勉强算个文人,吴用做过民办教师,裴宣做过法院书记员以外,其他人都谈不上什么文化素质,基本上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那些公务员出身的好汉们,以前多是武将,天天跟兵器打交道,文化程度未必怎么样,初高中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这些人里能达到本科水平的恐怕只有韩滔一个(中过武举)。那些黑帮出身、盗贼出身、打渔出身、开酒店出身的好汉,估计大部分连小学文化都达不到。比如张横,连给弟弟张顺写信的文化水都没有。

  可以说梁山好汉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离领导干部“知识化”的要求相差甚远。知识决定一切,一个没有文化知识的团队,注定不会有多大发展空间。

  宋江其实很重视知识分子,也很重用知识分子,比如卢俊义、林冲、吴用都处在梁山集团最高领导层的位置,柴进负责后勤兼财务工作,裴宣负责纪检工作,也都是很重要的部门。虽然如此,宋江在知识分子的培养方面做的却很不够,也没见他在梁山举办过什么领导干部培训班。试想朝廷招安这么一批“粗人”干什么?除了用这些人打打仗外,能放心让他们到地方上去任职吗?这些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拿刀杀人的好汉们,能做好一个地方的父母官吗?

  过多的大老粗聚在一起,很难形成一个长远的共同理想、施政纲领或是奋斗目标,也很难形成持久的凝聚力。宋江面对这样一个战斗力很强、文化素质很低的特殊团队,也只能用一个模糊不清的“替天行道”来维系班子内部的稳定。在梁山集团部分人眼里,奋斗的目标似乎就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论秤分金银”。

  总之,梁山集团在领导干部的“年轻化”、“专业化”方面做的不错,但在最重要的“领导干部知识化”方面相当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阻碍了梁山集团向更高更强方面的发展。仅靠梁山集团领导层现有的实力,很难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无外乎有三种结局,一是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比如刘邦朱元璋;二是被镇压下去,比如陈胜李自成洪秀全;三是接受招安,替现有朝廷出力。第一条路成功的案例很少,宋朝之前似乎只有刘邦一个;第二条路失败的案例却太多太多,宋江之前就有绿林军、赤眉军、黄巾军、陈胜黄巢……“自幼曾攻经史”的宋江想必对这些已了如指掌,梁山集团具体走哪条路,他心里可能已反复权衡了很多次。

  宋江之所以选择第三条路,是不是出于对自身实力的一种定位呢?不过“招安”这条路在宋江之前还鲜有人走,宋老大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把自己和107个兄弟当了赌注和试验品。

本文作者:历史网
阅读延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