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是古代什么职位 古代总理是什么职位历史文献

2018-05-09 15:00:15

  大家都知道,总理是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首脑,负责统领中央政府的行政工作,可通用于君主制或共和制国体。那么在总理在古代是什么职位?古代总理是什么职位?下面中国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解释一下。

总理是古代什么职位 古代总理是什么职位

  总理在古代是什么职位?

  丞相差不多就是现在的总理,不过也有所不同,因为现在的总理只管政务,不管军务,而在唐朝之前,丞相管政务还管军务,权力很大,皇帝的圣旨都可以驳回,即“封驳”之权,如果他认为皇帝的政令不合适,他可以封起来驳回给皇帝,让皇帝改了重发,丞相可以开府,就是建立一套自己的政务班子,国家开工资,要知道皇帝想组织一套秘书班子还得自己掏钱开工资呢。可见相权之大,南北朝时期,每个政权更替几乎都是丞相干的,相权对皇权威胁巨大。唐朝之后,开始分割相权,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分了丞相的政务权,宋朝的三司又分了军权,明朝设内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相权就明存实亡了,清朝军机处一出,相权就没有了,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

  古代总理是什么职位?

  总理在古代不是名词,更不是职位,而是动词,比如,李鸿章有一个职位叫“北洋通商大臣”,他的上级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长官叫“总理大臣”,意思是对外交往的事情都由他来管,后来李鸿章也当过“总理大臣”,再后来,清朝成立了“内阁”,长官叫“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和袁世凯都当过,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变成了“内阁总理”,一直到后来出现“总理”这个词。可见,总理一词是由动词演化成名词而来,历史上这种词有很多,比如“掌故”,汉朝时,这是个动宾短语命名的官职,功能和现在社科院历史研究员差不多,现在变成了一个名词。

本文作者:历史网
阅读延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