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人有签字画押?签字画押有何法律效力?历史文献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如果纸质证明的必要有签名和按手印,这才能证明自己依据。为什么古时候的人有签字画押?签字画押有何法律效力?下面就跟随中国历史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签字”不难理解,古时的签字与现在的签字大同小异。但是“画押”就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容易理解了,有些人到现在都不是搞清楚。“画押”自然不像笑话中的那样就是“画鸭”,其实它仅仅是不识字的民众一种简单的签字法。
在唐代之前,文人们在书信与公文的结尾署名处通常写草书。因为草书形体花哨,人们将其称为“花押”。宋代时,随着时间的演变,人们在各种文书或者公文的 结尾处都不再署名,而是写上本人的名字,称为“草字”或者“押字”。其中最有个性的应该算是北宋宰相王安石了,他既不写字,也不署名,只用一个大大的 “石”字代替,作为自家的标记。据说他先写上一横一撇之后,在撇的中间位置画上一个圆圈。因为是急性子,这个圈总是画不好,看上去十分潦草,因此有人说他 写了一个“反”字。王安石听说后,画圈的时候就变得更加认真了,尽可能地将这些圈画圈。
文人可以“押字”,但是那些不识字的老百姓需 要在房契或者地契等契约上面签字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他们通常将食指放在契约上,之后用笔在纸上搁置指节或指尖的地方画上一条横线(一共是三短横),作为签 署标记。若是一些较大的契约,例如买卖人口的合约需要用整个手掌沾满墨迹按压。而朝廷犯人被押解到一些新地方的时候,则用其拇指沾上墨迹签押,相当于现在 的按手印。后来,王安石画押的事迹流传开来,不管是官吏还是百姓都纷纷模仿王安石,只是不再写一横一撇,而是直接画一个圆圈。此外,民间还流行过一种 “十”字押,简单地说,就是画一个“十”字。总之,百姓一般都是文盲,所用方法更多像是一种画法,因此被称为“画押”。
另外,因为文人喜欢用草书签署自己的名字,书写逐渐熟练之后,这种字体也成为别人没有办法模仿的,距离原来的字越来越远,像是一种图画,也称得上是一种“画押”的方法。所以古时文人的签字和百姓的画押,也逐渐没有了界限,连在一起成为了签字画押的说法。
签字画押有何法律效力?
古人在诉讼官司当中或其他确认签字的时候有签字画押的说法,其实这是“信用”的代名词,以当时的鉴定条件根本没有办法证明手指印的来源。就像是古人在被逼无奈的时候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祖宗发誓,一般的人讲这些还是可信的,毕竟那时的人比现在的人更懂得讲究诚信礼仪。
本文作者:历史网
-
Tags:为什么古代人有签字画押 签字画押有何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