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帽子长什么样?古代的帽子用什么做的?历史文献
2018-05-01 16:00:30
帽子也是人们最好的装饰品,不仅防晒,还可以遮盖未整理的头发。那么在古代帽子长什么样?古代的帽子用什么做的?下面跟随中国历史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我们经常用“衣冠楚楚”来形容一个人穿戴整洁,由此可见“冠”在我国古代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先秦的时候,“冠”是贵族子弟的服饰标志。在汉代,冠就有了十几种之多,供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使用。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百姓带着巾包头或者结扎发髻。所谓“巾”,就是用丝或麻织成的布。在汉末黄巾起义中的农民战士没有冠,就用黄巾包头,所以就有了“黄巾军”的称呼。一直到现在,西南人民依然用“帕子”包头,这其实就是古代用“巾”包头的遗风。
那么巾又是怎么变成帽子的呢?南北朝的时候,北周武帝为了方便军人代用,就把巾剪裁为有四个角的东西,一戴就行。当时被称为“幞头”,这种“幞头”实际 上已经驶帽子了。唐代的时候,又把四个角改为了两只脚。有一种是两脚向左右伸出的,叫“展脚幞头”,是文官所戴;还有一种是两脚在脑后交叉的,被称为“交 脚幞头”,是武官所戴的。到了最后,就发展为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纱冠”。因为戴帽子要比扎头巾方便,于是巾就被逐渐淘汰了,发展为现在的帽子。
最开始的时候,法冠只是套在束起的发髻上的一个罩子,戴发冠只是为了美观,对样式没有具体的规定。到了商朝时,冠服制度开始出现。到了汉代,衣冠制度又 被重新制定,通过冠帽能够区分一个人的身份和等级。汉代主要有通天冠、长冠、冕冠、进贤冠、武冠和法冠等冠帽。对于不同身份、不同场合要戴的冠帽有着严格 的规定,帝王在参加祭祀大典的时候要戴冕冠;在朝会或者宴会上,帝王通常要戴通天冠;在参加祭祀的时候,官员要戴长冠。各级的武职人员在朝会时要戴武冠; 文官和儒士要佩戴进贤冠。
本文作者:历史网
-
Tags:古代帽子长什么样 古代的帽子用什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