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使用名片的 名帖让人快速认识你历史文献

2018-04-30 15:00:26

  如今卡片也是传递信息的物品。比如名片,贺年片。都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那么在古代有名片吗?古代人是怎么使用名片的?下面就跟随中国历史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古代人是怎么使用名片的 名帖让人快速认识你

  早在汉代,人们之间见面或者到人家拜访,通常会带着竹或木制的“谒”“刺”,因为那时纸张没有出现。 谒上写着持谒者的姓名,用于拜访他人时通报来访者,我是谁,我来拜访你。我们都在电视剧里看到,这个府里的人门开着一条小缝,很势力地说,等着,然后接过 拜访人的帖子,不一会儿,主人家出来了,满面笑容,说着失敬失敬,将拜访的人请进去。“刺”,也称为“名刺”。刺上面有的只书写姓名,也有些人加入自己的 问候语。此外,刺上还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比如自己的官爵和籍贯,是哪个郡县乡里的人。还有一种长刺,是下官呈现给长官的刺,所以只在刺的中央书写一 行,看上去很得体,很谦虚。

  唐宋时,每次科举考试后,就掀起一场拜谒之风,新科及第考生四处拜访前科及第、位高权重的官员,拜他们为师,为将来被提携做准备。要拜访老师,必须先递上“门状”,以便老师们了解情况。

  到了明代,辈分低、官阶低的人,比如学生见老师、小官见大官需要先递上“名帖”,介绍自己,和唐宋时的“门状”差不多。明代的“名帖”是长七寸、宽三寸的长方形,递帖人的名字将整个帖面要写满。如果是把帖递给长者或上司,为了表示谦恭,“名帖”上所书名字要大。

  清朝才正式有“名片”的称呼。名片的普及主要是和国外的通商。清朝的名片开始向小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官场,使用较大的名片的人官位较小,以示谦恭,使用较小的名片的人官位较高以示地位。

  秦汉时期的名帖,是削竹木制成的,在东汉时有一个叫作祢衡的文学家,他刚到颖川的时候,揣着自己的名片,没有地方投献,慢慢地竹片上面的字都模糊了。在 唐宋时期,新科及第的考生在拜访位高权重的官员时,送上“门状”,有些就被官员看上,这些年轻人一表人才,风流倜傥,被招了女婿,他们未来的荣华富贵就有 了保证。

本文作者:历史网
阅读延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