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医院吗 古代医疗政策如何历史文献

2018-04-29 20:00:24

  现在医疗水平非常发达,而且每个地方都有医疗站点。对人们就医方便许多,那么古代有医院吗?古代医疗政策如何?下面就跟随中国历史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下情况吧。

古代有医院吗 古代医疗政策如何

  秦汉以来,医药事业不断进步,“医在王官”的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以唐朝为例。唐代的医药行政,在礼部的祠部的掌管下,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卫生总署。另外还有隶属于太常寺的太医署,相当于现在的中央一级的医学院,兼具了医学教育与医疗组织这两种功能。

  从医疗服务的对象来看,这些中央级的机构,各有制度规划的对口单位。例如唐代医学制度,只要是京师百署官吏、南衙卫兵、宫廷宦官宫女等,看病吃药,都要找太医署看病。尚药局除了为皇帝嫔妃、诸王公主看病之外,禁军官兵的医疗费用也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

  这些都是京朝官吏享受公费治疗的情况。地方官吏吃药看病,也是受惠于医在王官的体质。依旧以唐宋为例,只要是州府(宋时又加上“军”一级行政设置)一 级,都开设有地方一级的医学院,机构中的领导和医师,不仅是执掌地方医药行政的医官,还是传教医学生的导师,大多是太医署毕业的学生。地方官吏与地方官办 学校的医师生病之后,都会请他们治疗。

  县一级没有设置医学校,但是有县署机关医院。例如,按照《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五记载的北宋 时期,县一级的官医配置,是每1万户会有1~5人,遇缺即补。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地方医学院或者太医院的毕业生,除了从事医疗活动之外,还必须负责收采药 物、指导防疫、验发行医以及开设药房的执照、处理医疗事故等一系列的相关事件。这种体制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县署医院兼医药行政管理的机构,大多设在州县衙署大门的旁边,有些干脆就是县衙大墙的“破墙开店”,它们的指责是负责县署官吏的公费医疗活动并且接受理医药行政事务,同时还要为百姓看病,出诊也是经常事儿,当然这些都是要收钱的。

本文作者:历史网
阅读延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