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何要给压岁钱?压岁钱有何来历?历史文献

2018-04-23 18:00:10

  春节是汉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欢庆日,自春节的起源到现在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而春节给压岁钱的历史也不遑多让,自汉代开始,每逢过春节都要给压岁钱,那么,春节为何要给压岁钱呢?压岁钱有何来历?带上问题,情随小编一起接着往下看吧。

春节为何要给压岁钱?压岁钱有何来历?

  春节为何要给压岁钱?

  压岁钱又称为压祟钱、压胜钱、押岁钱、守岁钱,是中国汉族过年的年俗之一,其寓意是保平安的意思。据说,压岁钱的起源是源于一种叫“祟”妖怪,所以,压岁钱又叫压祟钱,有正压妖怪之意。

  这就是压岁钱最初的用意,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

  不过最早的压岁钱的“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专门铸成钱币的吉利品或避邪品,是小儿身上带的护身符。因为“祟”与岁谐音,所以压岁钱有“厌胜鬼祟”的巫术作用。

  自宋代以来,人们用现实流通钱币作为压岁钱,明清时代广泛流行。明清时代的压岁钱,由长辈用红线将铜钱串起来,吃过年夜饭后直接给予晚辈,或者在晚辈睡下后放置在床脚或枕边。不过,过年“压岁”的也不一定是钱就是了。

春节为何要给压岁钱?压岁钱有何来历?

  那么,压岁钱有何来历?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代表着对孩子新一年的祝福,其实,“压岁”不一定要用钱,古今不用钱为孩子“压岁”的不乏其例。

  宋代大文豪苏轼给其子苏迈的就是一只普通的砚台,并以亲手刻在砚台上的“以此进道常若温,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的砚铭激励儿子。如果长辈们在春节送给孩子们的是能够激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压岁物”、“压岁言”,可能会更有意义,也不失为一种好风尚。

  好了,以上是小编对春节为何要给压岁钱以及压岁钱有何来历等问题作出的相关解说,如您还想要了解更多与压岁钱相或者是春节的年俗的相关事件,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

本文作者:历史网
阅读延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