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斗茶的起源与斗茶是如何进行的历史文献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最早的茶要追溯到神农尝百草时期,随着茶的出现,经由历史的发展演变出了茶文化,正如唐朝时期的著名的“茶仙”陆羽在《茶经》中记载,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设,四曰茗,五曰荈”。不过除此之外,与茶相关的除了品茶还有“斗茶”,啥是斗茶呢?一起来看看斗茶的起源与如何进行的吧。
中国茶文化——斗茶的起源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在古代,斗茶可谓风靡一时,如同西班牙斗牛一般惹人眷爱。但不同的是,斗茶要文雅得多,其文化内涵也十足丰富,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
据苏东坡在“岭外惟惠俗喜斗茶”的记述。此俗直至民国年间依然在惠城中盛行。斗茶是在品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茶也称品茗,由主人邀请三五知己,将泡好的茶,盛在小酒杯一样大小的茶盅内,像饮酒那样细细品尝。斗茶则与此不同。斗,惠州话有争斗的意思,也有在争斗中逞强获胜之意。当时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私塾老师曾以“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来概括斗茶的涵义。宋代是极其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并著书立说,加以理论化。如风雅皇帝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社会上一些文人雅士也流行一种“斗茶”的生活情趣。
据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以及黄儒撰《品茶要录》中记载,斗茶是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尤其是在宋代,斗茶之风极盛。那么,斗茶是如何进行的呢?
斗茶是如何进行的?
据宋、明人写的笔记记述,斗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两胜。
说到斗茶,小编就不得不提斗茶最为讲究的三点了,那就是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
所谓的斗茶品,是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一斗汤色,二斗水痕。
首先,看茶汤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汤色能反应茶的采制技艺,茶汤纯白,表明采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说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说明蒸茶火候已过;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说明烘焙过了火候。
其次,看汤花持续时间长短。宋代主要饮用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烤炙碾细,然后烧水煎煮。如果研碾细腻,点茶、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匀细,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点茶、点汤,指茶、汤的调制,即茶汤煎煮沏泡的技艺。点汤的同时,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称为“击拂”。反之,若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这就输定了。水痕出现的早晚,是茶汤优劣的依据。
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行茶令。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兴增趣。
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戏可不是寻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宋人杨万里《咏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茶百戏能使茶汤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若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如一幅幅水墨图画,这需要较高的沏茶技艺。宋代,茶大都是用来招待贵客的,喝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难度较大的茶百戏,流行的范围比较窄,一般只流传于宫廷和士大夫阶层,底层百姓掌握这种技艺的人,少之又少。
以上所讲述的是茶本身的品质,但是除此之外是不是就不需要外物的帮持了呢,要的,正所谓在吃食方面人们讲究色香味俱全,在斗茶方面也是一样的,一个好的茶盏是会另茶水更加的增添风采的。
那么,何为斗茶茶盏呢?
说到斗茶,不能不说茶盏。宋代盛行斗茶,所用茶具为黑瓷茶具,产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其中最为人乐道的是,福建的“建窑盏”,即著名的“建盏”。因其色黑紫,故又名“乌泥建”、“黑建”或“紫建”。
建盏中以“兔毫盏”最为人称道。兔毫盏釉色黑青,盏底有放射状条纹,银光闪现,异常美观。以此盏点茶,黑白相映,易于观察茶面白色泡沫汤花,故名重一时。蔡襄曾在《茶录》中记载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最为要用。”
宋人斗茶之风的兴起,与宋代的贡茶制度密不可分。民间向宫廷贡茶之前,以斗茶的方式,评定茶叶品级等次,胜者作为上品进贡。
古人斗茶的一些技法,已难觅踪影,可我国大部分产茶区,仍能看到古代斗茶的遗风。有些“斗茶”大会上,还会奏起古乐。心随弦动,古乐空灵,茶香袅袅。这种“斗茶”,与古代有根本的不同,但也能反映中国茶文化的精深与历史的源远流长。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网的小编在对中国茶文化斗茶方面做出的相关解说,如您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国的茶文化或者是中国的文化,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
本文作者: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