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揭秘中国古代的父亲节历史文献

2018-04-22 20:00:09

  都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导师,自孩子出生到成家立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父亲,在中国的古代,孩子不可长与妇人之手的,不然这个孩子会没有血性和韧性,都说父爱如山,意味父亲对子女的爱象山那样的高大沉稳厚重。

  所以,为了这个伟大的父亲,父亲节由此产生了,父亲节起源于美国,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现在已经广泛的流传世界各地。但是,亲们知不知道其实父亲节并不是只是产生于国外,早在中国的古代就已有父亲节的存在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的父亲节吧。

父爱如山 揭秘中国古代的父亲节

  父亲节并非是洋节日

  在古代,给父亲过生日,一般要举行家宴,还要有“声乐”助兴。从唐代开始,子女要亲自为父亲制作生日汤饼,又名水引,就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寿面。

  父母亲的结婚纪念日,在如今很流行,子女们似乎也很看重,自觉地对父母表示祝福。在古代,这个节日叫“天伦日”,是个典型的父亲节,母亲只是配角。每逢这个节日,成年的子女需要举行家庭礼仪,行“九拜”大礼,感谢父亲赐予的血脉之恩。

  成年子女过生日,如果父母均在世,也要作为一个父亲节来过的,这叫不忘本,是中国古代孝文化的核心。子女每年生日到来,要先拜父母,在父亲的安排下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然后才能庆祝自己的生日,父亲在子女的生日里始终在唱主角:没有我,哪有你。

父爱如山 揭秘中国古代的父亲节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之首”,子女生日也是“百行”之一,尽孝的本质,就是为父亲过节。

  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父亲的“事业起点日”,文化人称为“科甲日”,即考中功名的那一天,一般老百姓没有这个节日。

  白居易27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科甲日”是他们功名事业的起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文化人会一生铭记这个日子,而他们的子女们更不会忘记,每当这一天到来,都要为父亲举行祝福活动。比如何薳在《春渚纪闻》中叙述了苏东坡的几个故事,其中就有他的大儿子苏迈在河间县令任上,千里迢迢赶回家,为苏东坡庆祝“科甲日”。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网的小编在对父爱如山,揭秘中国古代的父亲节做出的解说,如您想要了解更多与父亲节相关的故事,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

本文作者:历史网
阅读延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