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河洛文明历史文献

2018-04-22 19:00:08

  河洛文明是中国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据《河洛文明探源》中记载,河洛文明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与洛水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三皇五帝以及夏商周三代文明的中心地区。

  同时更是河洛文明更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流。那么,什么是河洛文明呢?河洛文明起源于什么时候?现在,为了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河洛文明,中国历史网的小编将把大家带入那个时代,一起来看看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的河洛文明吧。

探秘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河洛文明

  什么是河洛文明?

  河洛文明知道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洛地区,又是黄河文明的核心地区,因此,人们把黄河与洛水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称之为河洛文明。

  据记载,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擒杀蚩尤,打败炎帝,在河洛建都立国,国家的性质实际上是一种“联邦制”,是由众多酋邦王国组成的。无论以河洛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还是四裔之地,均是方国林立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

  河洛文明起源于什么时候?

  从上面所述中我们了解到河洛文明起源于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时代,河洛文化最大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都文化连绵不断。黄河文明形成期的五帝邦国时代,黄帝都有熊,颛顼都帝丘,尧都平阳,舜都蒲坂;黄河文明发展期的夏商周王国时代,夏都阳城、阳翟、斟鄩、老丘,商都亳、隞、相、殷,周都丰镐、洛邑;黄河文明兴盛期的帝国时代,西汉至北宋一直建都在西安、洛阳和开封。上述都城均在河洛文化圈内,几千年的建都历史,形成了具有极大影响的国都文化。这是河洛文化最突出的特点。

  第二,树大根深的根文化是河洛文化又一特点,有许多文明源头都在这一地区。如最早出现的国家在这里,由于历史上各种原因,中原人口大量向四方播迁,甚至播迁到海外。据姓氏专家研究,中国一百大姓中有七十多姓的祖根或一支祖根源于中原。

  第三,河洛地区的夏商王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早期王国。一起来看下夏商周时期的河洛文明的变现吧。

探秘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河洛文明

  探秘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河洛文明

  由前面所述的我们知道了河洛文明是整个华夏文明的源头,但是,你知道河洛文明自出现开始到夏商周之后的变化吗?一起来了解下吧。

  1、夏朝建立文明启幕

  “文明”或文明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美国著名民族学家摩尔根,曾在他的《古代社会》一书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引用了摩尔根的观点。人类和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也就是原始社会解体,私有制、阶级社会和国家的出现。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是从黄帝开始向文明过渡的,从黄帝到尧舜的五帝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时期,而从夏王朝建立开始,中国正式进入文明社会。河洛地区诞生了夏文化和我国最早的朝代夏王朝,标志着这里率先进入文明时代。

  黄帝时代对应的考古学文化,学术界看法不一。主要观点有二:仰韶文化中晚期为黄帝时期文化;龙山文化前期为黄帝时期文化。而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尤其是和中国文明形成关系重大的河南龙山文化,都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为核心地域的。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以河南为中心,分布于河北、陕西、湖北、山东等地。它由裴李岗文化等发展而来,是当时我国境内最先进的文化,是比较发达的农耕文化。

  一般认为,仰韶文化的早期、中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期,晚期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也有学者认为,整个仰韶文化时期,均为父系氏族公社社会。仰韶文化历时两千年之久,被视为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部分,对后来的华夏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仰韶文化中的庙底沟类型,以古洛阳辖域内陕县庙底沟遗址的仰韶文化遗存为代表,豫西、豫中、晋南、陕西东部均有分布。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可能就是形成华夏族核心的人们的遗存”。庙底沟二期则是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期。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河南龙山文化,上承庙底沟二期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下接二里头文化,已处于原始社会的解体期。考古学家严文明认为,“龙山时代很像是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把龙山时代或五帝时代同文明的产生联系起来,并且把它看成是东方文明的黎明时期,应该是说得过去的”。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期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于1959年发现,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早期国家的出现及其特点,提供了最原始的研究资料。考古学家刘庆柱认为:“夏文化直接渊源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对夏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而言,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汉文化的核心文化。”

  国内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河洛地区夏文化已经形成了古代文明,已是早期国家的考古学文化。

探秘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河洛文明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乐文化、儒家学说、道家学说等都是核心内容,而这些内容也都源于河洛地区。

  礼乐文化有一个长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它的萌芽甚至可以上溯至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考古资料显示,在偃师二里头夏都斟(xún)遗址,出土有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如青铜鼎、斝(jiǎ)、爵,玉器有璋、琮、圭、柄形器,乐器有陶埙、漆鼓、铜铃等。

  夏亡商兴。目前已在河洛地区(或河洛文化圈)发掘的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等都是商代礼乐文化的中心。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西周初年,周公总结、继承夏礼、殷礼,在洛邑制礼作乐,创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典章制度,礼乐文化成为以后几千年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核心。“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华夏早期文明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在孟子之前,儒学就是礼学”“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是礼”。因此,制礼作乐的完成,标志着儒学的起源。

  东周建都洛阳,王室史官老子在这里创立道家学说,传为老子所撰的《道德经》是道教学说及道教的主要经典著作。

  2.河洛地区文明核心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以及四大古代文明,即中国和中国文明、古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埃及和埃及文明、印度和印度河文明。

  严文明先生指出:“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来说,最主要的是两极,即以西亚两河流域为根基发展起来的西方文明和以东亚两河流域(指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根基发展起来的东方文明。这是两个大的文明体系,它们是独立起源,在早期基本上是自行发展的,只是到了西汉和罗马帝国时期才发生有重要意义的接触和交往。此后这两个文明体系本身的发展和相互关系,便构成了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

  黄河文明是中国文明的主体,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洛地区,是黄河文明的核心地区,是三皇、五帝及夏商周三代文明的中心地区。当时这里的河洛文明或河洛文化,包括仰韶文化(约前5000年—前3000年)、河南龙山文化(约前2800年—前2200年)以及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文化(约前2000—前1600年)、商周文化,都是当时神州大地上最先进的文化,是当时黄河文明、中国文明的核心和代表。

  因此,我们可以把河洛地区视为产生、形成东方文明体系的“根基”或主要“根基”。

  以上就是中作历史网的小编在对探秘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河洛文明以及 什么是河洛文明呢?河洛文明起源于什么时候?等问题作出的相关解说,如您想要了解更多与河洛文明或与之相关的古老文明那么就请关注中国历史网。

本文作者:历史网
阅读延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