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的来历和传说 年兽是真的存在吗历史文化

2018-04-12 16:48:32

  你知道吗?传说“年”是太古时期指的并不是如今的大年初一,指的是一种名叫“年”的怪兽,又名“夕”故当时过年又称“除夕”,它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那么关于年兽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年的来历和传说

  年兽袭击村子

  关于年的来历和传说

  “年”长得硕大无比,而且生性凶残。只要谁惹恼了它,它一定会张开那张血盆大口,一口把他给吃掉。同时,“年”也很懒,它喜欢睡大觉,一睡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当它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总是感觉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这时候,它就下山来到村子里,见到什么就吃什么,就连那些住在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都不放过,等肚子填饱以后,它才会满意地一摇一摆地走回家去继续睡大觉,然后在下一个三百六十五天后醒来,继续下山找东西吃。

  就这样,这只“年”兽,年复一年地来到村子里吃人,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有一年“年兽”跑到一村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村,又被灯光吓走。到了另一处,也被打扫的人吓跑了,于是人们知道“年兽”的弱点,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也不喜欢整洁的环境。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大扫除、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把“年兽”吓得逃走,不再危害人们。人们庆幸打败“年兽”,于是敲锣打鼓,互称“恭喜”,便是“过年”的由来。也有另一种说法,牵涉一位收服年兽的乞讨老人。有说老人为鸿元老祖,后来收服了年兽成其坐骑。

  “乞讨老人”与“年兽”

  阿宝住的村子年年都被“年”兽袭击,他的爸爸、妈妈和妹妹就在上一次“年”下山的时候全被吃掉了,所以阿宝特别痛恨这只凶残的野兽。

  这年除夕,阿宝村里的人们扶老携幼上山躲避“年”兽。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他手拄拐杖,肩搭袋囊,银白色的胡须一直拖到了地上。这个时候,大家都忙着封窗锁门,收拾行装,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的景象,谁还有心思去关照这位可怜的乞讨老人呢?人们只是匆忙地看那老人一眼,就赶紧离开了。

  当老人走到阿宝家的时候,阿宝从屋子里走出来,给了这位可怜的乞讨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跟随大家上山躲避“年”兽。没想到乞讨老人听后,捋着他的胡须,笑眯眯地说:“小兄弟,你能让我这个孤苦无依的老人借宿一晚吗?”

  阿宝吃惊地望着这位乞讨老人,说:“老人家,难道你不知道今天晚上可怕的‘年’兽要来吗?现在大家都携老带小,打点好行装到深山里避难去了,你也应该跟着他们一起去。”

  那位乞讨的老人听后,只是微笑,什么也不说。

  “好吧,既然如此,那你就进来吧。”阿宝对老人说道。

  “谢谢你,好心的年轻人,有我在,今晚你什么都不用怕了。”说着,老人从肩上放下袋囊,又从里边抽出两张长长的红纸,“来,你把这两张红纸贴在门上。”

  阿宝不知道这两张红纸有什么用,于是就问:“贴这两张红纸做什么呀?”

  乞讨老人捏着胡子,微微笑了一笑,回答说:“你只管贴上去就行了,照我说的话去做吧。”

  阿宝按照老人的吩咐将两张红纸对称地贴在了门的两边,然后搀扶着那位乞讨老人进了屋子。

  “我这里还有两支蜡烛,一会儿天黑了你就把它们点燃吧。”老人递给阿宝的是两支红色的蜡烛。

  阿宝接过那两支红色的蜡烛,又问:“我家里也有蜡烛,可不是红色的,为什么你要我今晚点它们呢?”

  乞讨老人微笑着又指了指院子里堆放的那些竹子:“好心的年轻人,我感觉有些冷,不如把那些竹子烧起来给我取个暖吧。”

  老实的阿宝这次并没有多想,他立刻就动手生起火来。

  天色渐渐黑下来,“年”从深山里蹿了出来,它大摇大摆地走进村子,东看看,西瞧瞧,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只堆着一些芝麻秆,街上一个人影儿也没有。

  “怎么今年这村子连一个人也没有?”“年”皱起了眉头。

  在村子里转悠了大半个晚上,“年”一无所获,于是只好去啃那些芝麻秆充饥。它大口地嚼着那些干巴巴的芝麻秆,心里一点也不高兴。这时,它突然闻到了风中夹杂着的一股鲜美的人肉味:“哇,真香!嘿嘿,看来今晚我还可以尝尝鲜,现在我要找到这个人,然后好好地饱餐一顿。”想着那些鲜美的人肉,“年”的口水就滴答滴答地流个不停,人肉可比那些芝麻秆可口多了。

  馋嘴的“年”在村子里东闻闻、西嗅嗅,最后,它惊喜地发现味道是从阿宝家里飘出来的。于是它飞奔着朝阿宝家扑去,但它才刚蹿到门口,就突然停了下来。

  “这户人家可真奇怪,他家门上贴的那两张红红的东西是什么呀,看得我头晕晕的。”“年”向后倒退了一步。

  接着,它透过院墙看见屋子里闪烁着两点红光,那红光一跳一跳的,就像一只怪兽的眼睛,“年”浑身一颤,发出一声怪叫:“哎呀,那是什么怪物呀!眼睛发着红光一眨一眨的,个头比我还大呢!”原来“年”错把点着红蜡烛的房子看成了比它还大的怪兽。

  就在这个时候,院内又传来了“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起来,再也不敢往前凑了。它转身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妈呀,怪兽发怒了,太可怕了!怪兽来啦,怪兽来啦!”不一会儿,“年”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乞讨老人和阿宝看见“年”惊慌失色逃跑的模样,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没想到这只吃人的野兽竟然会害怕红色和炸响声。不过,老人家,你是怎么知道它的这个弱点的呢?”阿宝问乞讨老人。

  “年轻人,”老人乐呵呵地笑着,“我是天上的神仙,这次我是专门下凡来帮助你们对付‘年’的。现在这只野兽已经被吓跑了,你们以后每年都用这个方法来驱赶它,然后开开心心地过个快乐除夕吧!”说完,老人化做一股青烟,不见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阿宝从自己的家里走出来,向大家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话。大家一齐拥向阿宝家,只见他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噼啪”炸响,屋内两支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传说中“年”的形象与现代“年”的形象可谓大相径庭,现代“年”的形象往往是生肖,比如2014是马年,欢迎每个生肖年的到来意味着告别过去的不幸和迎接新的希望,所以年关未至就已充满隆重的欢愉氛围。而传说中的过年则是为了躲避凶兽,年关意味着奔逃,躲避,如果有所谓欢度也不过是为自己还活着感到庆幸而已。

  年兽是真的吗

  实际上“年兽”一说并不存在于古代典籍,出处来源难以考证,近代才出现在民间故事及各种媒体中,并广泛流传。

  《尔雅·释天》记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这说明“年”字是从周朝开始。以文字学角度来看,年的造字以“禾”及“千”两个字组成的,与动物无关。《说文·禾部》:“年,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传曰大有年。”这里的“年”有丰收的意思。

  至于年兽怕声音、怕火光的弱点可能源自于放鞭炮驱逐山魈。南北朝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又举《神异经》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人以竹着火中,烞熚有声,而山臊惊惮远去。”这是放鞭炮驱逐山魈的说法。山魈的记载始见于《山海经》,韦昭注:“或云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缫也。或言独足魍魉,山精,好学人声而迷惑人也。”。

  大扫除的习俗自周朝即有,《周礼》记载:“率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鬼”。高诱注《吕氏春秋.季冬》:“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自先秦以来即有迎神以驱逐疫鬼之风俗。《论语·乡党》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何晏集解云:“孔子曰:傩,驱逐疫鬼也。”

  由于找不到确切文献记载,因此推论年兽有可能只是现代中国文化作者结合除夕放鞭炮驱邪的风俗望文生义编造出的一个所谓上古传说;另一种可能为:这些神话是某地的乡土传说,所以在正式的古代文献找不到,不过之后被文人的生花妙笔所传播。

  但这些推论远不是定论,还是有可能被未来新出现的资料或观点所修正甚至否定。

本文作者:历史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