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为什么要裁军百万历史秘闻

2018-06-09 20:00:18

  伟人之所以称之为为人是因为他能做我们做不到的,他能看我们看不到的,邓小平同志就是这么的一个人,他是中国伟大的领袖之一,他所作出的决定也都是令人称奇的,他的决定不一定是都是对的,但一定是令人瞩目,小编为何要这么说呢?,如:邓小平当年力排众难攻打越南,此后,还坚决的裁军百万。

  1985年6月4日,这是一个值得人民纪念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之一的邓小平做出了一个震惊中外的决定,什么决定这么令人震惊人呢?那就是裁军了。要知道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震慑他国是会遭道强大的凯视的,如当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但是,前车之鉴就近在眼前为何邓小平同志还要裁军呢?带着疑问,请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军百万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军?

  1985年6月4日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轻轻伸出的一个指头震惊了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一言九鼎,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一百万!”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伸出了右手的食指,在空中点了几下。一个手指,震动了一个地球!

  在共和国60年历程中,我军创造过许多经典华章,而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则是震惊世界之举。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军队变革布局谋篇的大手笔,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上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

  在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多次出现精简兵员的活动。然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进行的百万大裁军,却是历史空前的大行动。邓小平充满信心地指出:“再减100万,一是必要,二是没有风险。好处多得很!”

  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1926年,邓小平投笔从戎,跻身军旅,担任教官。红军时期,他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一二九师政委,立马太行;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总前委书记,统领百万雄兵解放了大半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军队建设呕心沥血;“文革”期间,他临危受命,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大刀阔斧地主持军队整顿。

  其实,早在十年前老邓就有了大裁军的想法。可是,要精简整编已经沿袭几十年的中国军队体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总员额曾计划由550万整编至400万。然而,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而中断了。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解放军总员额一度达到611万。

  20世纪60年代,为应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可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解放军还是开始逐步扩大军队规模,到70年代,解放军总员额又增加到610万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

  对此,邓小平坦率地讲:“解放军有300万足够应付意外事件,多了,实际是增加了吃闲饭的人!”1975年,邓小平在领导军队整顿工作的过程中,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军队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肿、散、骄、奢、惰”五个字,而问题的解决要从“消肿”切入。他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战争虽然不可避免,但可能推迟。”这同毛泽东强调“全军、全党、全国准备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的战略唱反调;而且把几十万超编军官转到地方,上上下下都得罪了,邓小平被迫二次下台。

  文革后的中国格局使邓小平鉴定裁军

  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再次出掌军权,重提大裁军。中外舆论不太理解;中越边境还处于战争状态,怎么连昆明军区都裁掉呢?老邓高瞻远瞩,恰恰从中越边境反击战看出了我军的劣势所在:以十倍的炮火优势,三倍的兵力优势,中国掌握战略主动权和战役主动权,去打一个亲手教出来的小兄弟,战果却差强人意。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军百万

  可见,对越自卫反击战给了邓小平实施裁军一个绝佳的理由。有外电就报道说,邓小平深感文化革命软化了解放军,因为“三支两军”立了新功,全国各级革命委员会都是军人做第一把手,打倒四人帮,老帅和将军们又进了关键作用,军中滋生了骄气,所以老邓要借打越南锤炼部队,充分暴露弱点,让军队痛定思痛,加深对大裁军的认识。

  中越边境反击战后,邓小平召集全军高级将领训话说,即使是战争爆发,军队也要消肿!按照300万兵力,打小仗足够用的,中打呢,只要稍加充实,就算大打,也能迅速动员扩编。从1981年到1984年,办事一向果敢利落的邓小平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精简掉了200多万军队员额。但是,400万的规模,依然使中国不堪重负,依然不能让邓小平这位三军统帅满意,还想着要进一步大裁军。

  邓小平为裁军制造舆论。那段日子里,邓小平逢会就讲“为什么要消肿”,见到军队领导就谈消肿的意义。他说:“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我们国家现在支付的军费相当大,这不利于国家建设;军队人员过多,也妨碍军队装备的现代化。”他忧心忡忡地说:“我们在战火中生活几十年,打仗靠指挥灵便,现在有什么灵便啊?”这么臃肿的机构如果不“消肿”,“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 ”他坚定地说:“就是战争比较早地到来,也得消肿。不消肿就不能应付战争。”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邓小平充满信心地指出:“再减100万,一是必要,二是没有风险。好处多得很!”

  然而,军队的编制和员额几经缩减,“消肿”始终不能尽如人意?老邓仔细分析了其中原因,发现其中最大的障碍在于长期形成的“战争不可避免”的陈旧观念。

  于是,作为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邓小平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分析,修正了战争迫在眉睫的判断,果敢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或延缓的。他说:“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我们好多的决策,包括一、二、三线的建设布局,‘山、散、洞’的方针在内,都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认为就打世界大战来说,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一个苏联,一个美国,而这两家都还不敢打。

  首先,苏美两家原子弹多,常规武器也多,都有毁灭对手的力量,毁灭人类恐怕还办不到,但有本事把世界打得乱七八糟就是了,因此谁也不敢先动手。

  其次,苏美两家都在努力进行全球战略部署,但都受到了挫折,都没有完成,因此都不敢动。

  同时,苏美两家还在进行军备竞赛,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个和平力量,首先是第三世界,我们中国也属于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是不希望战争的。这个和平力量还应该包括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真要打仗,他们是不干的呀!美国人民、苏联人民也是不支持战争的。

  邓小平裁军的真正原因

  世界很大,复杂得很,但一分析,真正支持战争的没有多少,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还要看到,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军百万

  邓小平还深刻洞察到,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现代战争形态已发生根本变化,军队走数量规模型的发展道路已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质量才是决定军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而且对于取得战场主动权、赢得战争胜利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必须把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摆在军队建设的中心位置。他不止一次地告诫各级干部,要承认自己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还很不够,要承认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

  基于全新的判断,邓小平作出了全新的决策。 1984年11月1日,就在国庆35周年阅兵一个月之后,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的中央军委座谈上,邓小平表达了一个惊人的决心:大裁军。他说:这次阅兵,国内外反映很好。要说有个缺陷,就是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裁军是个得罪人的事,还是我来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给新的中央军委主席。

  1985年6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云集北京京西宾馆,出席邓小平主持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会上,邓小平发表了长达90分钟的重要讲话,表达了一个惊人的战略意图: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裁军100万。他说:“我们下这样大的决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一百万,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它表明,拥有十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并且用自己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邓小平还意味深长地告诫部队的将领们:“大家很关心军队的建设,关心军队装备的现代化,这个问题也涉及大局。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那岂不是只有三个现代化了?但是,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我看,到本世纪末我们肯定会超过经两番的目标,到那个时候我们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裁军100万人,约占当时中国军队人数的1/4。裁军100万人,对中国军队来说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振荡”,是对一个庞大的机制实施脱胎换骨铁腕般的大手术。这一惊心动魄的举动,牵动着每一个军人及其家庭的实际利益,触一发而动全局,错综复杂,极难操作。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裁军问题上讨价还价,争论不休之时,当他们将军备竞赛由地面引向太空时,国外舆论普遍认为,中国要在一年完成裁军100万,不过是一种梦幻,一种姿态,一个空洞的口号。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军百万

  在百万大裁军的背后,是邓小平的殚精竭虑煞费苦心。在整个1980年代,邓小平都是继续从事着他在1975年已经开始的工作。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力,老邓先让干部搞出新的裁员编制表,然后雷厉风行地落实政策,以便堵上那些精明的干部为规避政策而发明出来的一切漏洞。

  为了使退休更具有吸引力,老邓让老干部们保留了很多在军队中享有的特权——住房、用车、医疗,甚至优厚的收入。邓小平在1982年成立中央顾问委员会后,军队中的很多老领导成了该委员会的成员。为了帮助复员军人就业,邓小平提出由军队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使军人退役后能在地方经济中发挥作用。从1980年到1989年,地方单位在上级的要求下总共为154万名军人提供了地方上的职位。

  就这样,中国军队成功地实施了百万大裁军,创造了世界裁军史上的奇迹,以实际行动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和平进程。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军百万

  一时间,世界舆论为邓小平的大决心、大手笔所倾倒,中国军队也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美洲华侨日报》和《波恩评论》报说,现在世界上都在谈裁军,可是迄今为止只有中国人言行一致。巴西前总统萨尔内说:我认为邓小平是一位时代的伟人,是为了世界和平奋斗的重要人物之一。人类希望世界和平稳定,中国是一个为之奋斗的国家。无论从中国的立场还是世界的立场出发,邓小平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

  百万大裁军以其辉煌的战果,在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网小编在针对关于邓小平为什么要裁军百万且邓小平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决策等方面做出的相关解说,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

本文作者:历史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