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舰事件之谜 中山舰事真相揭秘历史秘闻
历史追溯,1926年3月20日在广州发生的中山舰事件扑朔迷离,许多疑团直到近期蒋介石日记公布出来才得以解开。当然我们现在就回顾下中山舰事件所发生的离奇事情,来解开中山舰之谜。

中山舰之谜真相
1910年7月,满清海军大臣载洵、海军统制萨镇冰以特派专使的身份前往日、美考察海军。回国后,经清廷批准,分别向英、德、美、意订造军舰18艘。其中向日本订造的有两艘,名曰“永丰舰”、“永翔舰”。但尚未完工,翌年便爆发辛亥革命。
1913年,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先后派员出洋监造以前清政府遗订的舰只。永丰舰由日本三菱造船厂制造。清廷派往监造的大员李国圻、郑贞能技术娴熟、督造有方,使该舰建造周期大为缩短,不到一年便竣工下水,造价为68万日元。该舰长62.1米,宽8.9米,排水量836吨,航速13.5海里/小时。有主副炮8门,满员编制138人。整舰比例适中,造型优美,是一艘颇具实力的新式军舰。
1916年袁世凯称帝,在包括海军总长刘冠雄在内的一片声讨声中,袁忧闷病逝。次年张勋率辫子军攻入北京复辟帝制,海军总长程璧光率包括永丰舰在内的十多艘军舰南下广州,组成西南护法舰队。
1922年6月l6日,陈炯明部下叶举在广州发难,炮轰观音山(越秀山),孙中山避难珠江上的永丰舰。随即召集舰队官长,号召讨逆,“乃命舰队先发炮,攻击在省叛军,以示正义之不屈,政府威信之犹在”。炮弹落在瘦狗岭、观音山等叛军阵地四周,连带着炸死无辜百姓过百人,激起义愤。迄至8月9日下午,孙中山偕陈策、蒋介石等人登上英舰,离开永丰舰去香港,再转道赴沪。
孙中山逝世后,1925年4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将永丰舰命名为中山舰。
1938年10月,中山舰在保卫武汉的惨烈战斗中,遭日寇六架轰炸机鱼贯突袭,弹密如雨。当时该舰的主、副炮已全部拆卸安装在长江两岸的要塞上。中山舰在狭窄的江面上毫无掩护地以高射武器抗击日机,舰身中弹累累,失控下沉。舰长萨师俊(海军元老萨镇冰之侄)等25名官兵壮烈殉国。中山舰造于日本,最后又毁于日寇。
1997年1月底,这艘满载历史包袱的军舰在武汉金口镇附近的江面打捞出水。现在,中山舰静静地躺在武汉江夏区金口镇,成为历史文物。
1925年8月20日上午,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在广州中央党部大门前遇剌身亡。廖案发生,激起国民党左派无比愤慨。案发当天,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推举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廖案特别委员会,授以政治、军事、警察全权。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是汪精卫集团和蒋介石集团在明争暗斗。汪与胡汉民同为孙中山最倚重之战友,而蒋介石在资历和威望上还难以望汪项背,就是与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相比,也不在一个档次。于是,蒋介石以追凶为名,顺藤摸瓜,逼走了有廖案嫌疑的许崇智和胡汉民,剩下汪精卫一个重量级政敌。
其时汪精卫是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而蒋介石只是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以及黄埔军校校长,两人皆是响当当的以孙中山忠实信徒自居的国民党左派人物。国民党政府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以俄为师,苏联顾问在政府中的决策举足轻重。
鲍罗廷为苏联总顾问,季山嘉是军事顾问。蒋介石与他们有矛盾。矛盾的原因,除了蒋介石从苏联考察回来后,对苏联产生了看法,还集中体现在双方对北伐问题的分歧上。鲍罗廷从中国北方考察回来后,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发动群众,解决土地问题;而蒋介石认为军事斗争是首要任务,要进行北伐,铲除军阀,进而统一中国,实现孙中山未竟之业。这些本来是革命团体内部的方略之争,但在中山舰事变之前,敏感的蒋介石,一直处在悲愤、猜忌之中。

蒋介石十五年(1926年,下同)一月二十九日日记:
下午,与静江兄叙别,谈本党与个人处境之难,不禁感慨系之。人才缺乏,精神涣散,同志不明事理,挑拨离间务尽其能,可不谓艰险乎。
十五年二月二日:晚约孙文主义学会与青年军人联合会干部开联席会议,解决双方干事互入两会,惟高级官长,须令其退出也。
解读:以上两学会是黄埔军校中国民党右翼军人与共产党(包括国民党左翼及其他人士)分别参加的不同组织,矛盾尖锐。蒋校长居中调停,让两派首要人物退出组织。这时蒋思想左倾,并不是后世所认为的包庇右翼的孙文主义学会。
十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季之专横,矛盾如不免除,不惟党国有害,且必牵动中俄邦交……
十五年三月五日:单枪匹马,前虎后狼,孤孽颠危,此吾今日之环境也。总理与诸先烈在天有灵,其当怜而呵护之,不使我陷于绝境乎。
解读:蒋介石与军事顾问季山嘉矛盾越发尖锐,蒋认为国民党与苏联顾问、共产党合伙整他,使他陷入绝境。
十五年三月十日:近日反蒋运动传单不一,疑我、谤我、忌我、诬我、排我、害我者,亦所显明……
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忧患疑惧已极,自悔用人不能察言观色,竟困于核心,天下事不可为矣。
十五年三月十七日:上午,议事。所受苦痛,至不能说,不忍说,且非梦想所能及者。政治生活至此,何异于佛入地狱耶?
以上日记,便是蒋介石在中山舰事变前的心理历程。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完全听命于苏联。而苏共时不时与南北军阀眉来眼去,对中国革命路径拿捏不定,但主要依靠的势力还是中国国民党。

中山舰要暴动一事完全是子虚乌有,但蒋制造这个事件似显得很匆忙。到底是什么事促使蒋匆忙发动此事变呢?据陈立夫1928年在上海市党部的演说,说是汪当时要谋害蒋,蒋于3月19日带了陈一起赴码头准备去上海,在车上陈劝蒋同汪干,说有兵在手上为什么不干?于是蒋毅然下决心回家发动三月二十之变。陈公博在“苦笑集” 中有更详细叙述。
据云胡汉民出亡苏联后,国民党右派不甘失败,想拆散广州的局面,于是由广州市长伍梯云出面,告诉蒋说汪精卫要让蒋去苏联。蒋为人多疑,自然相信,便去见汪,说自已东江之役后极度疲乏,想去苏联休养,顺便与苏联当局联络云云。蒋是以此试探汪的态度,见汪答应,更加相信汪要赶他。几天后苏联有一艘船到广州,请蒋去参观,蒋拉汪同去,汪未同意,蒋于是怀疑汪要趁他参观时扣留他并直送苏联,于是匆匆发动三二零事变。如果此说是事实,也不过说明中山舰事件是一个导火线,蒋反共反汪蓄谋已久,总会借一些偶然事件爆发的。
中山舰事件并未打破国共合作。蒋介石还要利用军队中中共党员的力量进行北伐,也还要得到苏联的支持,因此还没有打算马上与中共决裂,只是削弱一下中共在军队内的领导力量;而当时共产国际也认为,为求国民革命的完成,仍要利用蒋介石。事件发生时,鲍罗廷和加仑正在莫斯科报告工作,闻讯急忙赶回广州。经鲍罗廷与蒋谈判,苏联答应提供军援,蒋也答应继续联共,还逮捕了欧阳格、驱逐了伍梯云以表“诚意”。于是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一年后蒋终于向中共下杀手,国共正式分裂。
以上中国历史网收集的关于中山舰之谜的信息,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中国历史网的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中印战争中国为什么撤军
中条山战役八百壮士为什么集体投河?
中山舰事件之谜 中山舰事真相揭秘
中日唐代白江口海战:灭掉日本千年侵略野心
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古代十大最惨烈战争
本文作者: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