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伦:揭秘一场由兄妹乱伦引发血案的始末历史秘闻

2018-05-22 14:00:09

  僖公生有两女,都是靓妹。老大早些时候,嫁给了卫国少掌柜,人称卫宣姜。这里小三解释一下,那个时候的靓妹另有称呼——姜。所以,春秋时候见了美女,不叫靓妹,而是叫某某姜。比如我们会提到的文姜宣姜、武姜,还有秦朝时候的苦主儿孟姜。姜字,本是美女上下合写,现在我们还有个习惯,姓姜的介绍自己,都是说“我姓姜,美女姜”。

  僖公的小女儿,也是靓妹,人称文姜。此时,齐国公司与郑国公司早就结为市场同盟,意图各自在东、西市场形成垄断。为了更进一步加强与郑国的关系,齐僖公有意将文姜许配给意气风发的郑世子忽。

  于是僖公击退北戎后,回到公司总部,见了文姜就夸下海口:“老爸给你物色了一个帅哥,过几天就将你配给他。”文姜已经出落成一位十足的美女,不仅气质出众,身材也凸凹有致。她表面上娇羞可人,内心却狂野炽热,实在是一位天生尤物、床上极品。

  她听说老爸看好了一个男人,急忙问:哪一个?

  老爸呵呵一笑:看你急的。就是郑国世子忽,老爸保证你满意。

  文姜听了,心下欢喜。她早就听说世子忽在这次却戎战役中威猛无比,因此对他很有好感。

  为了庆祝胜利,僖公犒赏三军。席间,齐僖公便趁机向世子忽提亲:“小女愿意给你端簸箕、拿笤帚,伺候你。”不料世子忽却推辞不就:“多谢大叔错爱。婚姻大事,未便轻许。”一句话断了齐僖公的念想。

  本来强强联姻、门当户对、一举多得的一桩好事,因为世子忽的内心方正,黄了!僖公虽然郁闷,也没太在意。谁料,这一辞婚,日后竟让齐国内部大乱。

  老爸毕竟对小女的心思不是很懂,所以当世子忽辞婚后,僖公并没太过在意。但是,文姜对男人身体的渴望早就超过了华衣美食、胭脂香粉。所以,当老爸开完庆功宴回来跟她说这事黄了,文姜浑身的热火一下子被扑灭了,哧溜哧溜的火苗子滋啦滋啦被一盆冷水浇灭了。一时受不住,文姜躺在了床上。

  文姜一病不要紧,给了一个人上场的机会。

  一桩辞婚引发的血案(二)

  文姜病倒了。

  这对诸儿来说,是个好消息。

  诸儿是谁?为什么对文姜这么关心?他不是别人,正是齐僖公的儿子,齐国公司法定第一顺位继承人。从血缘关系上讲,文姜是诸儿的妹妹,同父异母的妹妹。

  诸儿在公司听说文姜病了,马上从公司赶回家,上楼去探望文姜。随侍丫头正在照料文姜,诸儿一挥手,把丫头赶下楼。

  诸儿蹲下身,伸手摸了摸文姜的额头,自言自语道:“不烫!”于是,伸手进了文姜的被窝,正好碰到文姜突起的双峰。文姜半昏半睡间感觉到身上有人在抚摸,睁眼一看,是哥哥诸儿。当即继续假睡,任他揉搓。这一搓,惹得两人都浑身冒火,欲罢不能。

  各位心说:当真如此?

  呵呵,当真如此。

  这诸儿是谁?还缺三五成群的女人么?当然不缺,诸儿不是吃斋的,齐国公司上下雇员数十万,漂亮女员工也绝不在少数。发生在办公室的“潜规则”也数不胜数。但是,诸儿阅尽公司上下的女员工,能比得上小妹文姜的,一个也没有。

  而这小妹文姜,自幼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面对的男人,全都来自家族内部,不是老爸、叔叔、大爷,就是她的那些哥哥们。这些哥哥中间,唯独诸儿跟她走得最近,戏谑无间。

  简单总结说,两人早就暗自意淫对方许久了。

  一桩辞婚引发的血案(三)

  文姜一直梦想着能嫁一个勇猛的男人,世子忽很合她的胃口,但是世子忽辞婚了。刚刚被勾起来的心火,还没烧旺,就灭了。文姜心里很不爽。就在这时,温婉贴心的哥哥诸儿出现了。

  诸儿在文姜心中,风流倜傥,一表人才,最关键的是很有生活情趣,知道怎么逗她开心。僖公儿子不少,像公子小白、公子纠等等,但是在知情识趣上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诸儿。因此,自幼诸儿和文姜来往亲密,举止无间。

  眼见着文姜出落成亭亭玉立的美人儿,诸儿恨不能抱紧她,生吞了她。无奈碍于人伦,他只能把欲火压下去。但是即使最会掩饰的人,也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感情从眼神里抹去。文姜从哥哥诸儿的眼神里看出了欲望。两个想无限亲密的人,就这样被人伦隔住了。

  当老爸告诉文姜,他已经答应了鲁桓公的提亲后,文姜一来绝无可能违背父命,二来实在不敢指望自己和诸儿会有什么好结果,于是点头答应了这门亲事。诸儿闻知,在自己房间里郁闷、绝望、踯躅、无眠。他心里很明白,自己和文姜,根本就是一桩孽缘。鲁国公司迎娶的车队已经到了,这两人心里只有欲罢不能的无奈和叹息。

  宋朝晏几道有一首《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抛开其他一切,单把这首词送给两个感情无辜的人吧。后面,小三不会对他们这么仁慈了。

  良辰吉日,鲁桓公派了自己的CEO子翚,亲自到齐国迎亲。齐僖公见来迎亲的是鲁国CEO,心里高兴,看来桓公还真把这门婚事当那么一回事。只要鲁国重视齐鲁联姻,那我的三雕都可拿获。一时高兴,僖公就打算亲自把女儿送到鲁国边境上。这哪行?人家姑爷都没来,你老丈人居然要亲自去送亲。按照当时规矩,两头不见人,所以姑爷这趟并没来,而是派了公司的CEO。

  诸儿一看,急忙说:“爸,公司这么多大事等您处理,不如由我代送。我去您还不放心吗?”

  正当这个犹豫关前,鲁桓公拍了加急电报,说自己正赶往齐鲁边境,中道迎亲。

  齐僖公这才做了决定:“诸儿啊,既然姑爷都来半道了,那我也不能让他失了身份,还是我亲自去一趟,叙叙翁婿之情。我离开公司这段时间,所有财务、管理签字权都交给你,也正好借此锻炼锻炼。”诸儿没话说,领了命,怏怏地回了公司总部。

  齐鲁联姻,得成大典。这是公元前706年,齐僖公二十五年,鲁桓公六年。文姜嫁给鲁桓公三年后,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跟老爸鲁桓公是同月同日生,因此取名为“同”,以示纪念。

  两家公司联姻后,并没有给山东半岛带来安宁。这也印证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

  鲁桓公婚后四年,中原大公司郑国联合齐国、卫国,去抢占鲁国的地盘,掠夺客户。双方在郎发生正面冲突,鲁国处于下风,损失惨重。紧接着,齐、卫、郑、宋在恶曹(今河南延津西南)召开商务年会,订立市场营销同盟。第二年,中原小霸王郑国公司董事长郑庄公去世,公子忽接班,号郑昭公。此时,被外派到宋国的公子突听说老爸去世了,哥哥忽接任董事长,就联合郑国CEO祭仲逼昭公退位,自己当上了董事长。昭公在公司没有立足之地,就前往同盟公司卫国暂且安身。

  公子突任董事长后,背弃了齐、卫、郑、宋的营销同盟,联合鲁国,去抢占宋国地盘。宋国招架不住,致电齐僖公求助,齐僖公出主意说:“我跟纪国有世仇,纪国一直依附鲁国,如果我攻打纪国,鲁国自然就撤兵了。”要说,这个齐僖公还是有些思想的。他这招计策,就是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的提前版本。这事要是成了,就是一箭双雕,既灭了纪国公司,又解了宋国的困局。

  一桩辞婚引发的血案(四)

  过了一年,跟僖公关系最好的弟弟夷仲年先他而去。这给他打击不小,一时伤心过度。他把夷仲年的儿子公孙无知叫到身边,在公司董事会宣布了一件事:从现在开始,无知的待遇和常务副总诸儿一样,年薪、股份、商务用车一应条件有诸儿一份,就有他一份。

  这还了得。公司其余的人倒还好说,诸儿心里可就相当不爽了。凭什么啊?但是,既然董事长决定了,大家只能服从。诸儿虽然郁闷,但不好跟老爸发作,只好把气撒在无知身上,跟无知大干了一仗。

  又过了一年,齐僖公去世。长子诸儿继任董事长,即齐襄公。他上任签署的第一份文件就是废掉无知的常务副总待遇,无知当然记在心里。

  襄公上任后,集团大小事务自己说了算,他感叹道:当董事长就是好啊,想咋地就咋地,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看好了哪个女员工在办公室就可以上手。唯独让他惦念不忘的,还是远嫁鲁国的妹妹文姜。

  自己的女人虽然多,但是一想起文姜,他对女人就兴趣索然。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世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是已失去和得不到。文姜就是襄公心里的“得不到”。

  如果文姜老死鲁国,也就罢了,可命运偏偏给这两个人安排了机会。襄公上任四年后,鲁桓公因公司业务,要来齐国出差。

  桓公携妻子到了齐国总部,襄公高规格接待了他们,在欢迎晚宴上把公司的陪酒专员都叫来了,轮番上去给桓公敬酒。桓公心里高兴,没想到襄公如此待见自己,不大工夫就喝高了。

  襄公命人安排桓公休息。此时,在襄公安排的房间里,文姜思绪起伏。这个房间的布置,跟自己还是少女时住的一样,物件摆设也别无二致。看来,哥哥诸儿是花了心思的,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他还是对我念念不忘,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正在想着跟诸儿的往事,门被推开了,闪进一个人,文姜定睛一看,自己朝思暮想的诸儿比十二年前更加成熟,更有男人味。一个是三十多岁魅力型男,一个是二十七八风骚熟女,两人都按捺不住激动。

  诸儿进门,不再有任何顾忌。如果自己再失去这次机会,恐怕一辈子都没有了。当下,两人缠在一起,山呼海啸,春意荡漾关不住,巫山云雨无尽头。积攒了十几年的情欲如河入海口,再无约束,奔腾放纵,收束不住。

  一夜疯狂尽兴。

  第二天,襄公仍旧没事人一样,跟桓公谈笑风生。

  入夜,两人又故技重施,恨不能天天都是晚上,太阳别出来了。

  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桓公很快觉察出来,又不敢发作,见了文姜只以言语刺探。文姜心虚,难免神情不大自然。桓公瞥见文姜神情,悲愤从心底冒了上来。文姜啊,你我夫妻十几载,竟然背着我跟别人苟且。

  有心要相信文姜没事,但不问个清楚心里实在难以放下;要是万一偷情的事妻子亲口坐实,自己死的心都有了。当时骑虎难下,沉默不语。

  文姜抽个机会,告诉了襄公,说丈夫可能起疑了。襄公后悔自己确实有些钻头不顾腚,每天只想着怎么跟文姜共赴云雨,倒没去想万一桓公发现怎么办。襄公沉吟一会,心想,事情既然做下了,又被桓公发觉,真是难以收场。想要收手,又不舍得文姜的烈火之情,想要继续就怕事情闹大。

  文姜在一旁羞愧、担心、坐立不安。襄公心一横,干脆做绝了拉倒。于是,先让文姜回了桓公住处,自己把弟弟彭生叫到办公室。襄公有三个弟弟,公子小白、公子纠、公子彭生。彭生,自幼力大无穷,是家族一员虎将。当下,吩咐彭生如此如此。彭生接了哥哥的安排,出去了。

  傍晚,襄公安排了宴席,招待桓公。桓公心情郁闷,又不好推辞,就喝起了闷酒,很快醉了。彭生起身说董事长您醉了,我扶你上车。上了车,彭生拽住桓公,用力一扯,桓公招架不住,当即断了气。《史记》说彭生拉杀鲁桓公,一个“拉”字,将彭生和鲁桓公的力量对比,交代得清清楚楚。桓公暴毙,齐国派人通知了鲁国。鲁国大夫议立公子同继任董事长,是为鲁庄公。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襄公和文姜的奸情立时闹得沸沸扬扬,文姜担心回到国内,死无全尸,于是就暂时寄寓在齐国。自己的董事长被大舅哥戴了绿帽子不说,还搭上了一条命。真是奇耻啊大辱!这是鲁国公司自创建以来最大的屈辱!但是,鲁国公司因为董事长新丧,幼子刚即位,不敢向齐国兴师问罪,只是通过外交部发言人,强烈谴责了襄公。襄公理亏,只好杀了公子彭生,给鲁国一个交代。

  一桩辞婚引发的血案(五)

  襄公自出了与妹妹通奸的糗事,在公司上班见了下属,总觉得他们的眼神里都带着异样。为了尽快掩饰过去,襄公向证监会求亲。大周证监会把王姬许配给襄公,并让鲁国前去成礼迎亲。证监会也够有创意,居然让鲁国去迎亲。

  一桩辞婚引发的血案(六)

  襄公搞了自己的妹妹,弄得公司上下尽人皆知。好歹襄公搞出了几件事,把这桩糗事暂时抹了过去。可是糗事就是糗事,就像水沟里的秽物,暂时沉入水底,总会浮上水面。王姬嫁给襄公后,也听到些风言风语。晚上,襄公从公司回家,上床耕地也不是很投入,心不在焉,真应了“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这句话。

  王姬心里明知襄公对那段野情惦念不忘,却不好发作,隐忍在心里。时间长了,夫妻生活自然不和谐,襄公也只是尽义务隔几天交一次公粮,应付了事。贞淑贤良的王姬,怎么比得上狂野放荡的文姜,这更让襄公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一桩辞婚引发的血案(七)

  齐国公司成功收购纪国,襄公志满意得,又开始寻思慰劳一下自己,他想到的只能是一个人——文姜。自从鲁庄公派人接了文姜回去,转眼又过去了若干年,襄公对文姜的思念却丝毫未曾减少。

  人,就是这么贱。什么事伤你最重,什么就偏偏叫你终生难忘;什么人给你最痛,这个人就是你一辈子的念想。

  襄公当年跟文姜媾和,因为这个女人,差点弄得身败名裂,毁掉齐国公司。但是他一旦缓过劲来,首先想到的还是文姜。他听说,文姜在齐鲁边境的禚地独居。心想,去这个地方打打猎,想必会有意外收获。一旦起了念头,恨不能当晚上就动身。但是,襄公是个有耐心的人,他熬到了第二天早上。

  安排好公司事务,襄公只带了贴身秘书孟阳、衣帽鞋袜主管(或称形象主管)茀,还有一队公司保安,直奔禚地。

  禚地临近齐鲁,离公司总部大概有三四天的车程。这里是往来齐鲁的必经之地,山林葱茂,隔石闻泉,明月松间,当真是闹中取静。这里住着一位夫人,虽年过三十,但风韵犹存。襄公此来,就是为了这位夫人,她不是别人,正是风流冤家文姜。

  时隔经年,两人见面,只有比第一次更加风狂雨骤,此时世界上只剩下了两人,两人就是全部的世界。他们没想过日后的朝朝暮暮,只想着眼前的分分秒秒。

  算了,不打扰他们了,他们恐怕还不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得偿所愿,最后一次不知廉耻的疯狂。

  襄公从禚地度假回来,心满意足。他自己都感觉年轻了不少,上班时处理起公司事务来,也是举重若轻,信手拈来。这不,今天他刚刚很轻松地安排了一次外派。正是这次看似轻松的外派,要了他的命。上午,他把市场部两位主管,也是公司的储备人才——连称和管至父,叫到办公室。两人进了办公室,站在一边。

  襄公问:田里的瓜熟了没有?

  连称回答:刚刚熟。

  襄公说:听说葵丘那边的市场最近不是很好。有没有决心,把葵丘市场培育起来?

  连称、管至父两人当然要拍胸脯说没问题。但是他两人知道,葵丘是片盐碱地,又靠近北戎,市场不是最近不好,而是一直不好,好不容易攒点东西还经常被北戎的强人抢去,公司里没有人愿意去这个地方。

  襄公很高兴,说:我看人很准的,你们两个一定没问题。这样吧,等明年瓜熟的时候我们见分晓。到时我调你们回总部,另有重要职位。

  这两个人,从董事长办公室出来,只记住了两件事:一是明年这个时候回来,二是回来有提拔。这件事,人事部经理是知道的。

  到了襄公十二年,也就是第二年瓜熟时节,该调这两人回来了。按公司规定,人事调动和升迁,只要董事长说了,人事部经理就要执行。连、管两人眼看就到期该调回来了,人事部经理就去提醒了董事长一下。翻看了一下葵丘分公司去年的业绩,不大见起色。董事长心里不高兴,嘟囔道:没业绩,回来干什么?继续呆着。

  连、管两人是只身外派,老婆孩子都在临淄。到期了不让回来,两人心里相当不爽。心里嘀咕:就算董事长你来,照样没业绩。这话也就是牢骚话,哪敢真说给襄公听。当下两人把这些不快

  咽进肚子里。此时跟连、管两人同样不爽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襄公叔叔家的堂兄公孙无知。自从襄公他老爸去世,他就开始郁闷。从那天起,襄公停了他常务副总的待遇,收回了配给他的豪华商务车,每年只是按股份拿分红。

本文作者:历史网
热门推荐